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1)

本期“莫愁家长智慧课堂”——《跟着古诗学写作》,我们将通过赏析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2)

乌衣巷

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3)

诗人: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注释: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古诗今译: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4)

写作技巧大盘点

“以小见大”是指在表现大题材时,作者不是直接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物,通过“小事”“小景”“小物”等小切口、小侧面、小题材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凭“一斑”而窥“全豹”,由“一叶”而知“秋天”。

在《乌衣巷》中,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堂前燕”这样的平常小景、小物,来解释时代变迁,人生多变,抒发自己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特别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小角度挖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或者是某一深刻道理,也可以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小景,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出其中内涵,写出主题深刻的好文章。

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要细心观察生活,从小细节入手,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物、捕捉点滴细节,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感悟人生哲理、启迪思想灵魂、诉说人间真情等,这样才能感人而且具有社会意义。

技巧应用要点

•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要善于观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要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主题有关的素材。

•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要认真思考联想,挖掘材料内涵。

•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要善于捕捉细小情节,进行重点描写。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5)

王霞

(主讲嘉宾)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退休教师,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主持和参与了省市区各级课题研究,是江苏省“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自能评改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课题成果奖。

(可点击查看)

【特殊时期亲子课堂】

面对疫情,父母该如何助力孩子增强心理免疫?

利用长假,将亲密时间转换成亲子效能

【跟着名家学写作】

跟着古诗学写作

跟着古诗学写作 | 构思

跟着古诗学写作 | 细节描写

黄老师教作文

可以这样读《简爱》

孩子,让我们阅读吧

• 提升孩子学习力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 王主编说

《米兰的秘密花园》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继续宅,这三步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点击此处可查看完整课程

古诗的学习六步(跟着古诗学写作)(6)

1

编辑:巴恬恬

校对:张秀格

审核:黄妍虹 王淑娟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