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

高要

不可忘却的家乡地名渊源

高要,古时为百越之地,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发展至今,很多地方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变迁。其实每个地方地名都有着悠久的渊源,很多人在这里长大,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小编这次就跟你说说高要的地名来历,看完这个,记得传承下去哦!

南岸街道办,(Nán’àn )

命名:因为在西江的南边的岸上,所以就简称南岸啦。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

文明塔

清咸丰五年(1855)建圩镇,民国26年(1937)称南岸乡。1982年高要县水上公社与新桥公社的南岸大队合并建南岸镇。2004年南岸街道办事处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

上清湾教堂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

巽峰塔

回龙镇(Huílóng Zhèn)

命名:传说古时在黎槎村附近有座朝龙庙,宋隆水在庙前流过,当地群众为了不让“龙”过去,在附近的通龙庙对面山岗上建社坛,叫金星社,象征把“龙”截回来。从此就有了回龙这一名字。清末称回龙堡,后形成回龙圩。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

“八卦村”俯瞰图

1959年7月成立回龙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1月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4)

村中心八卦阵

刘村(Liúcūn)因为昔日是刘氏民居 ,故名。

蚬岗镇(Xiǎn’gǎng Zhèn)

命名:这里原是一条江,先人称为“蚬江”。后来这个“蚬”越长越大,蚬身显露出水面,变成一个大岗,后人称为“蚬岗”。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5)

李氏大宗祠

清初形成蚬江圩。建国后易名蚬岗圩。1958年成立蚬岗公社 ,1982年改区,1986年建镇。

龙山(Lóngshān)因为村在龙山这座山的位置上,故名,也有吉祥的意思。

南村(Náncūn)因在蚬岗的南边得名。

莲塘镇(Liántáng Zhèn)

命名:位于镇中心有一座神符山,状如猎猎幡旗,形似吕洞宾手中的三角“神符”,更似莲藕,神秘莫测,是当地人心中的砥柱。清朝初期,先人将这个地方命名为莲塘。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6)

远观神符山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7)

神符岩

1961年成立莲塘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 撤区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8)

宝莲寺

伍村(Wǔcūn)元代建村,因村民姓伍,故名。

荔枝(Lìzhī)明代有几户梁姓村民由原住地迁居坳边,村民觉有分枝,是好兆头,故名荔枝村。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9)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0)

梁氏大夫祠

大湾镇(Dàwān Zhèn)

命名:这地清代称之为冠盖乡,分大湾、都幕、都系、山坳、马安五座都城。后来马安划给了新桥镇,冠盖乡就改名为大湾乡。 镇因乡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1)

“圣旨”石碑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2)

大湾红木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3)

大湾深窟藕

窦头圩(Dòutóuxū)清初窦头圩处在大湾围主河冲的排水窦顶,故名。现已迁离窦顶西南100米处,仍称窦头圩 。

大田(Dàtián)相传因处大田朗土地,故名。

高第(Gāodì)相传因赌博成风 ,村曾被称赌曳(“曳”意为“坏”)。村民后来戒赌勤耕,培养后人,出了举人、秀才,故改名高第。

蛟塘镇(Jiāotáng Zhèn)

命名:镇因蛟塘村得名。相传南宋时期,有一天有一个大官巡游来到这个地方,大为赞叹这个地方是一个“玉龙抱珠”的风水宝地。来了之后一点都不想走,然后就定居在这里了。更因为水塘环绕四周,有“藏蛟龙之地”的寓意,镇因此故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4)

龙珠岛檀香苗木

1961年成立蛟塘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5)

檀香木工艺品

沙坪圩(Shāpíngxū)在高要县城东南21公里。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圩。原为一块平坦沙质草坪,故名。

活道镇(Huódào Zhèn)

命名:那时此地处于高明与三埠的交通要道上,贸易上的货运主要是靠人力肩挑步行运送。不少人长途拨涉后,步行至此,因劳累致死,因此那时又名饿殍店。建国后改称活道圩。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6)

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

1961年成立活道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7)

农产品:活道大米

横石(Héngshí)村以地形特点命名。

白诸镇(Báizhū Zhèn)

命名:古时为白诸都城。民国时由白诸、靖安、杨梅合并为三堡乡。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8)

明新书院

1949年设白诸乡,1958年成立白诸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19)

南洋特色风格

布院(Bùyuàn)清代设置为布院都,村名沿袭旧命。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0)

利贞堂,作者:出动

石霞(Shíxiá)因村后有嶙峋畸形石山,“石山”方言谐音“石霞”,故名。

湾头(Wāntóu)因处新兴江湾流岸边得名。

水南镇(Shuǐnán Zhèn)

命名:清同治年间(1862—1 874)原称河口圩,因此地位于大径河与一小支流汇合处,后来为了区分三水县河口镇,改名水南圩。取大径河自此向南流的意思。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1)

客家村—双波村

民国时称平南乡。1958年成立水南公社,1982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2)

飞天马瀑布

洲村(Zhōucūn)因村边原有不少鱼塘,聚落几乎被水包围,故名。

乐城镇(Lèchéng Zhèn)

命名:古时,这里曾经是乐城县治。清乾隆五十年(1785)形成乐城圩。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3)

龙公祖庙

1958年成立乐城公社,1982年改 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4)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5)

金钟山景区

伍村(Wǔcūn)明万历年间(1573 —1620)建村。首先由陶、李、孔、林、苗5姓人家到此定居,故取名伍村。

河社(Héshè)因村前有一条小河 ,村西南角有社坛,故名。

银村(Yíncūn)初名艮村,取自“八卦”“艮”位,故名。后俗成银村,喻富庶之地。

金渡镇(Jīndù Zhèn)

命名:因该镇位于金利渡口附近。 故简称金渡。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6)

望夫石

1958年从白土区分出金渡乡,1959年成立金渡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 。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7)

砚雕工艺

水边(Shuǐbiān)因村中有宋隆河一支流通过,常受水浸,故名。

腰岗(Yāogǎng)为镇内最大自然村。因处两小山岗之间腰处,故名。

小湘镇(Xiǎoxiāng Zhèn)

命名:因有小湘坑得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8)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29)

国防训练教育基地

1957年上围、小湘等4乡合并称湘洞乡,1958年改称小湘乡,1959年成立小湘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0)

小湘文化广场

上围(Shàngwéi)建国前称矮洞,因地处低洼洞田得名。1957年修筑堤围,因其居西江南岸3个自然村的上游,故名。

稔田(Rěntián)因周围山稔树普遍而得名。

河台镇(Hétái Zhèn)

命名:

圩集原来的地址是位于现在的500米外的河平洞。后来因为山洪暴发,所有商店毁于一旦。商人就在现在的地址上建造商店形成集市,河台圩是将河水“抬”起来意思。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1)

罗建宋氏大宗祠

1959年成立河台公社,1982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2)

开耕节盛况

罗建(Luójiàn)聚落呈箩状, 故名。

罗闪(Luóshǎn) 明末清初,村民从新兴大瑞迁来,初称新围,又名新寨。后沿用此处古地名罗闪。

金利镇(Jīnlì Zhèn)

命名:金利在宋代是一座都城的名字。相传,最初定居此地有姓金和姓利两户人家,因为这样就命名为金利。明天启二年(1622)建金洲塔。后形成金利圩。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3)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4)

金利茅岗水上建筑遗址

1958年成立金利公社,1982年改区,1987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5)

赛龙舟

白塔(Báitǎ)原村全为白姓,故名。后白氏他迁,后来者建村于白塔村毗邻,名雁塔。日久又改称古名白塔。

军屯(Jūntún)明代建村,因曾驻扎军队,故名。

茅岗(Máogǎng)因古时该村附近山岗上长满茅草而得名。

罗竹(Luózhú)在古越语中“罗”为山涌之意。“罗竹”即长满竹子的山涌。

白土镇(Báitǔ Zhèn)

命名:祖先原来的驻住地附近有高街、高市街。清初时,因战争圩迁现在的地址,又因为这里附近地下大部分是白色粘土,故改名为白土圩。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6)

五云书院

1959年成立 白土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7)

宋隆小镇

冷水(Lěngshuǐ)因村前有大池塘,水特别清冷,故名。

沿塱(Yánlǎng)村前涌外自北而南有蛤咀塱、鬼磋塱和站马塱,聚落沿塱边分 布,故名。

思福(Sīfú)由思福圩、横江和长 坑组成。思福圩居其他两村之间,习惯统称思福。古越语中,思是村寨,思福即“幸福村寨 ”之意。

雅瑶(Yǎyáo)曾称双狮、双象。 后因每年夏季洪水高涨,大水环绕全村,形似瑶池,故改名雅瑶。

新桥镇(Xīnqiáo Zhèn)

命名:最初的集市是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那时称之为锦市。赶集人都要赤脚度过一条小溪才能到达集市。永乐八年,建新石板桥,此后人们渐渐向新桥附近摆卖圩集,因此改名为新桥圩。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8)

新桥骑楼老街

1958年设新桥乡,1959年成立新桥公社,1983年改区 ,1986年建镇。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39)

新桥道悦梁氏大宗祠

广塘(Guǎngtáng)原村侧有鱼塘名鄱塘,后俗成广塘。

布塘(Bùtáng)村前有鱼塘得名 。

禄步镇(Lùbù Zhèn)

命名:明代,设置禄步巡司在禄步都城的禄步寨 。清初在该都的下村水口形成圩集,古越语“禄”、“六”同音,意为“山地”。又粤语俗称水津为水步,即渡口。禄步为背山靠水之地。即今禄步圩。镇因圩名。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40)

农产品肉桂

1958年成立禄步公社 ,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北根(Bēigēn)因在禄步圩北, 平原与山地的交接处,故名。

平水(Píngshuǐ)因处大径河边,常被水浸,故名。

白土(Báitú)原名佰土,这是一个村的名字。民国时政府有笔救济款物拨到高要白土镇。因音近,错拨到禄步佰土,被村中乡绅冒领,恐日后查究,便把佰土改为白土,沿用至今。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41)

《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高要

来源:腾讯视频

资料来源《地名志》,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星湖美美

高要区的来源(是高要的都看过来)(42)

星湖管理局官方微信

谢谢关注星湖美美

致力于肇庆人文、风景、餐饮、旅游攻略深度挖掘!为你推荐最in旅游美景、旅途新鲜事、实用百科!投稿可直接发图文给星湖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