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有一群婆罗门教徒在溪水边看到一群猕猴在水边嬉戏,他们便想:人与这些动物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自己可以生而为人?而这些动物却生为猕猴?正好佛陀这时候向他们走来,大家便问:“这些猕猴是因造何业而来?”

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1)

释迦牟尼回答说:“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无漏智慧与神通的修行者,在溪边生活,行动非常轻盈。走路离水离地,过河时如行于陆地一样,轻盈灵巧。那个时候有数百个外道者看到这位修行人,起了嫉妒之心,不但不赞叹他的修行,还开玩笑,说修行者轻盈敏捷的动作,就像弥猴一样。结果,由于这一句戏言,取笑修行者像弥猴,便造成了如今的样子。”

古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在人面前说别人,似乎成了人类的天性,但从上面的故事看来并非这么简单,口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业力。

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2)

当然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是不相信这些的,但是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影响深远。比如说对于孩子的教育,根据一项大学的统计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超过80%的表述都是消极的: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你却做不到?这么简单的题目都给你讲了多少遍了……

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之中,如果一直生存在责骂的环境中,大脑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就会逐渐转变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再影响行为,最终使孩子形成懦弱自卑的人格。

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3)

无论相信或者不相信口业的因果报应,在生活工作中都应该谨言慎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要善护“口、身、意”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叽他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修行过程,从口到身再到意的不断精进,话说得少了,做事就稳,脑子里就没有什么胡思乱想了,人稳不言正是这个道理。

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4)

那么又该如何做到善护口业?一共有四个办法。

第一是不妄语,人们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说一些谎话,甚至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吹牛。人都有迎合他人取悦他人的天性,由此就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到地位比自己高的就曲意迎逢,遇到地位比自己低的就恐吓逼迫,这都是不好的。因此说话之前认真考证,起心动念从善开始,而非私心。

第二是不两舌,也就是不搬弄是非。工作生活中也很常见,有的人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但是遇到另一个人,又在背后说一些好话,谈论的明明是同一个人,自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始终如一是非常难得的品质,时光和环境永远也不会冲走那些坚定的人。

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就是最大的善良)(5)

第三是不恶口,不讲脏话。骂人讲脏话不仅伤害了自己的修行,而且会伤害他人,损人不利己,这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一些公共场合几乎已经听不到脏话恶语了。

第四是不绮语,不说那些歪邪不正、没有意义的话语。有的人讲话半天谈不到重点上,总是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来修饰事件本身,浪费了很多时间,就比如我问的是吃的什么,对方却一直回答的是很好吃的问题。只有正心正念,才能一针见血地谈论问题。

做到这四点,就是积善德。好好说话,就是最低成本的善良。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觉者佛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