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把你的名字念出来)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春秋寻根》专辑,每天更新,敬请阅读!

在周代,人既有姓,还有氏。那么你的名字,如果放在周代,应该如何称呼呢?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把你的名字念出来)(1)

南宋的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三代之前,也就是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氏,氏不可呼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一、姓的作用

很明显,姓人人都有。对女子来说,要称姓,姓的作用只是用来“别婚姻”,同姓的人不能结婚。《国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fán)”。蕃,是繁殖茂盛的意思。同姓通婚,不利于生育。这和现在的观点是一致的。剩下的,就和女子没有关系了。这说明,女性在当时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男子是不能称姓的。

二、氏的作用

氏的作用是别贵贱,只有尊贵的人才有氏,低贱的人只有名没有氏。因为氏一般都是天子赐下来的国名、地名、官职名、谥号等等。所以,有氏的人,社会地位都比较高。地位低的人,就没有氏了。天子或者诸侯往下的小宗分支,有的可能没落了。没落的那一支,可能就没有氏了,地位就变低了。

三、男子怎么称呼

周朝的规矩是,男子称氏。男子称氏,是为了在社会活动中,显示社会地位的高低。所以,对男子的称呼,是氏的后面加上名,而不能用姓。顾炎武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即使有的书籍中,有男子称姓的,比如有的书籍称周武王为姬发,称周公旦为姬旦,这也都是秦代以后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而给的称呼。夏商周时代的人,肯定是不会这么称呼的。

四、女子怎么称呼

女子称姓,目的是防止同姓通婚。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不参加社会活动,氏对他们来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女子是如何称呼的呢?女子在没有出嫁的时候,一般在姓的前面加上自己的排行。比如叔隗(wěi)、季隗。出嫁以后,嫁给国君的,就在姓的前面,加上夫家的国名,比如江芈、息妫。妫就娘家的姓,息是夫家的姓。嫁给大夫的,在姓的前面,加上大夫的氏,比如赵姬、卢蒲姜。别人称呼她的时候,也可以用母国名,加上夫国名。比如,骊戎的女子嫁给晋国,别的国家的人,就可以称他为骊姬。

*****欢迎点击“关注”。《春秋寻根》专辑,明天继续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