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看懂的数学公式(一个我用了20多年的极简公式)

今天的文章,我来跟给大家分享一个超有效的好方法,解决家长们说不起来的问题。

带娃启蒙的家长们,最头疼的一点是开口说。大家都知道日常对话的输入效果好,要跟孩子说起来,可是话到嘴边,总是说不出口。

不敢说,不知该说什么,不知该怎么说,都是家长们最头疼的。

怎么提高口语?怎么才能呱唧呱唧说个不停呢?

晓华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一直在用的方法,大童也可以使用。那就是——

自言自语!

不开玩笑。这是我用了很多年的方法,亲测有效!

自言自语,能解决好多练口语的难点:

不敢说?

反正只有你自己一个人,自己也不会笑话自己。打磕巴,说错了,都没关系;

不知该说什么?

说什么都行,反正没人care;

不知该怎么说?

没关系,反正没有人等着听你说,愿意想多长时间都行。

自言自语,最大的好处,还解决了没有开口机会的问题。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口。只要别在公共场合说得太大声,被人当成“深井冰”就行。

自说自话,歪打正着

我应该是从初中起,开始这个自己跟自己练口语的过程。一是,我喜欢英语的发音,总想找机会多读、多说;二是,青春期的我,总有各种烦恼和心思无人倾诉,于是干脆诉诸于英语,自己把自己当成树洞。

每天用英语叨咕:某个男生好讨厌;某条裙子我妈说好丑,但我觉得好看;刚跟我爸顶完嘴又有点愧疚……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叫口头日记。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口语也不好,做不到想什么就说什么,也说不了很多。我就从自我介绍开始。

My name is XXX. I’m XXX years old. I live in Beijing. I go to XXX Middle School …

自己跟自己说英语的过程,有点像搭积木。一开始,只能说3句话。然后,4句5句,一点点往上加。突然间发现,能说一整段了。

当我觉得,一个话题说得差不多了,就再换一个话题。我经常会凭空想象一个场景,比如问路、点餐、买东西等等。其实,这也是从书里或者《走遍美国》这样的教学片里看来的。看完,琢磨一下,然后自己跟自己说。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习惯好棒,晓华老师好有毅力!其实,对我而言,这么做根本不需要毅力,就是喜欢而已。我跟自己说英语的时候,更像放松,完全没有觉得是在学习。偶尔被父母撞到我在叽叽咕咕说英语,画风是这样的:

我父母的内心OS:孩子出息了,这么刻苦!

我的内心OS:不知道吧,刚才正吐槽你呢!

最难看懂的数学公式(一个我用了20多年的极简公式)(1)

依然要泛听泛读打底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自言自语式练口语的方法,还是要建立在大量泛听泛读的基础上。要不然,如果我的词汇量也就是课本上一点点,根本说不出什么东西。

总之,如果要总结我学英语的经验,就是这个极简公式:泛听泛读 自言自语。

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会记住。再给自己创造开口机会,那这些自然记住的说法,自然会用出来。

自言自语说英语,整个过程我也比较随意,不会去刻意练习当天读到的单词和短语。碰到不会说的地方,就瞎说一点凑合过去,或者干脆不说了,也不会去查字典,看到底应该怎么说(这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对我而言是最容易坚持的办法)。总之,舒服,随意,自己喜欢,经常进行。

4个“自言自语法”

怎么样,看完我20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分享,是不是跟咱们的英语启蒙理念有些莫名相似?

咱们家长们,或者已经有一定口语输出的大童,如果也想用这个方法练口语,该怎么用呢?

我给大家总结了4个“自言自语法”,全是套路,经典好用。

01 日记式的碎碎念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套路。就是口头日记。你想,我们平时和身边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自己去了哪儿,干了什么。这样的碎碎念,虽然没啥营养,但很容易说,不费脑子。

所以,咱们也可以用英语,把自己的一天捋一遍。以I开头,比如:I got up at 8, brushed my teeth, washed my face. Then I had breakfast…

也可以不这么事无巨细,直接讲当天发生的大事:Today I had a fight with my friend in school…

关键点:不要事先打腹稿!

因为口头日记用到的是相对简单的英语,所以一定要直接说。逼自己一边说,一边想下一句,直到你能达到想都不用想的境界。孩子有输出后,也可以尝试。

02 我的观察

和流水账一样的日记不同,这个套路,是把你看到的事物,当场描述出来

比如,站在自家窗前,你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There are many trees, but I don’t know their English names. Some kids are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

有点像我们亲子阅读时,给孩子描述绘本画面,对不对?这个套路练好后,任何插画的描述,都难不倒你了!

有时候,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练,既练观察,也练口语。出门在外,我和Emma会玩一个叫I Spy的游戏。把目力所及范围内的事物描述出来,看对方能不能也看得到。

比如,我说:I spy a man in a blue shirt。Emma就会四处看,看到一个穿蓝衬衫的男的,就给我指出来。然后交换,她说I spy …我来找。这个游戏非常适合大孩子和家长一起玩。

关键点:要描述得尽量细。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词穷,什么也描述不出来,就是There’s a tree. There’s a car.慢慢逼自己讲得细一点,再细一点。你看到一个人,他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多高,手里拿着什么,他看上去是要去干嘛……

你会发现,这个套路,不光练口语,连观察、写作,也一起练了。

03 书上看来的话题

我们自己能想出来的话题有限,书上的话题就多了。可以直接跟课本。比如这一单元是My School,那么就回忆一下自己的母校。同学、老师,有没有暗恋对象,等等。

如果想要引导孩子说,就让孩子讲讲自己的学校。你也可以适当提问:

What’s your school like?

How many classmates do you have?

How many teachers do you have?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关键点:话题式的输出,有一定难度了,先想想自己要说什么,再开始说。如果是引导孩子,也一样,先看下书上的这个话题,想想可以问些什么问题,再开始。

04 观点输出

到了能输出观点的时候,恭喜你,就已经进入自言自语的高级阶段了。不过,也别想得太难,咱们不用去分析世界格局,还是从身边的人和事开始。

上哪儿去找可以输出观点的话题呢?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绘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启蒙营里,每周的绘本,我都会给大家设置各种互动问题,有些是很容易回答的yes or no问题,有些是需要思考的why, what, how问题。后者,我会让小童家长们直接跳过,但大童们就可以尝试来回答这些复杂的问题。

最难看懂的数学公式(一个我用了20多年的极简公式)(2)

最难看懂的数学公式(一个我用了20多年的极简公式)(3)

绘本阅读后,问题示例

咱们家长,如果想自己练口语,想找话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搜各种辩题。可以搜“大学生辩论赛辩题”,也可以搜“奇葩说辩题汇总”。相对来讲,我觉得奇葩说的辩题,更接地气。

关键点:要想言之有物,最好事先查些背景资料,想想自己要说什么,甚至打腹稿也可以:观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在心里过一遍,然后再开口说。

观点输出,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但是坚持做,对提高口语水平的帮助非常非常大。

每个话题,也别说一次就扔到脑后,完全可以重复利用。复杂的话题,可以说的东西很多,说不定第二天就会比第一天多想起一句话,一个例子。

敲黑板总结

自言自语的4个套路,前3个,不管水平如何,都可以立刻练起来。观点输出,可以等口语练得比较顺以后,再尝试。

晓华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第一,必须得多听,有听才有说;

第二,我们要把练口语当回事,但又不要太当回事。要做起来,但选择能让自己轻松愉快的easy模式,不要hard模式。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留言区分享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