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

歌乐山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部,距重庆市中心16公里。因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歌乐山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遗迹和白公馆、渣滓洞监狱而闻名,特别是随着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流传。素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美誉,是重庆市两大“肺叶”之一。

歌乐山主要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质活跃,有歌乐山森林公园,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歌乐山农家乐,歌乐山轰趴和歌乐山辣子鸡。深受大家的喜爱。

烈士陵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修筑于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局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恨饮枪弹,壮烈捐躯。进入陵园的大营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昔日的阅兵场,现为一征美丽的绿化带,大型浮雕《不朽》坐落在阅兵场的东部。革命烈士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精神,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佩:“红岩伟业垂青史,英烈精神励后人。万众同心建四化,振兴华丰夏慰魂!”每一个到此参观的人,都会流露出这种心声---浮雕北面是陈列总馆,占地面积1159平方米。基本陈列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以490张图片、108件实物和重庆“11.27”大屠杀半景画,详细披露了国民党军统集中营

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1)

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黑暗凶残的内幕,生动翔实地介绍了杨虎城、叶挺、江竹筠、罗世文、车耀先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

许多人从电影《烈火中永生》里认识了一个可爱又坚强的革命小战士--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在狱中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的黄泥粉笔和用草纸订成的作业本,当年,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徐林侠夫妇、黄显声将军、陈然等革命烈士就是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先烈们在狱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周从化烈士临刑刻在牢房内的诗句“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表现了他在惨无人道的折磨下仍然保持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无比忠诚。白公馆后面是松林坡,著名的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在此遇难。参观者继续前行,可望见那臭名昭著的“渣滓洞”监狱。这里曾关押过1947年“六一”大逮捕、小民革武装起义、1948年《挺进报》事件、上下川东武装起义中被捕的江竹筠(江姐)、何雪松、胡其芬、蔡梦慰等革命者,最多时关押300多人。狱中空气恶浊,饭食粗劣。革命先烈在酷刑镣铐的摧残下,在非人生活的折磨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大规模的集体斗争有狱中追悼会、春节联欢会、狱中学习等,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成为监狱史上的奇迹。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对正在期待黎明到来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革命烈士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革命之歌。

红岩英烈,这是具有史诗般时代特点的英雄称号。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在敌人疯狂的屠刀下,表现出了革命者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临刑时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给共产党员和人民树立了世代楷模。他们的鲜血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渣滓洞

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2)

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3)

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后,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白公馆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4)

重庆歌乐山在哪一个区(重庆主城之肺--歌乐山)(5)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