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蛋白定量饮食上注意什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究竟要怎么做才正确呢)

有些患者查尿常规时发现尿蛋白出现阳性,为了健康着想,患者到医院就医,往往医生会让其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该项检查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详细该怎么做那么究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体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饮食上注意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24小时尿蛋白定量饮食上注意什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究竟要怎么做才正确呢)

24小时尿蛋白定量饮食上注意什么

有些患者查尿常规时发现尿蛋白出现阳性,为了健康着想,患者到医院就医,往往医生会让其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该项检查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详细该怎么做。那么究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体怎么做呢?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要求患者收集全天24小时的尿液,检测自己的蛋白流失量。如何收集尿液,避免检查出现误差呢?首先需要明白“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一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送去检查,或混合均匀后从中间取取100~200毫升,送去化验。举例说明,某患者早上7点起床,需要在7点时开始将膀胱内的尿量排完并弃去,依此时开始计时,把一天24小时所排出的尿液全部贮存在一容器内(包括第二天早上7点整解出的尿),全部送检查。

尿蛋白定量的医学价值: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经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就可被检出尿蛋白阳性。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如要精确地测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常用的检查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判定比尿常规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偶尔一次发生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那么做尿蛋白定量检查须要注意什么?

1. 要严格按照留取24小时的尿量的标准做法留取。

2. 为防小便变质,可在集尿时于集尿容器中加入防腐剂(如40%甲醛液1毫升)。

3. 正确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尿量,最后记录总尿量。并在化验单上把尿量写上去。而且检测尿液部分是总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4. 如果在这24小时之内解大便,亦强调先解小便收集,然后大解。小量尿液亦不要遗漏。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

5. 还须注意,搜集尿的容器要清洁,不能将大便、女孩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液。

因为本试验是计算尿蛋白的绝对值,与饮水量关系不大,所以,测定当天不必限制水分和进食量,如常进食便可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