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大全(秦汉时期玉器特征及种类)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真正大统一时代,公元前221年始皇帝扫六合,改号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开始,但是我们大秦帝国仅存在了20余年便被汉朝取代。所以秦代玉器流传下来的非常少,秦汉时期的玉器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集中在汉朝,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汉朝统治中国前后数百年,自然玉器在这一时期也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玉器制作工艺上闻名于世的汉八刀,对我国的玉器加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汉代玉器大全(秦汉时期玉器特征及种类)(1)

秦代的玉器我们多是从文献上看到的蛛丝马迹,像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便是由著名的和氏璧改做而成,可惜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变下落不明,从此世人再也见不到他的真颜了。我们对它的风采无从了解。此外,秦代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琢玉大师孙涛,所作白玉虎生动逼真,惜其器今亦无存。而我们真正发现的文物是属于秦代的,也就是最近在陕西省等地墓葬和遗址中发现一批秦代玉器实物,品种有形同秦兵马俑造型的男、女玉人,玉高足圆杯,玉具剑饰物、玉尊、玉鱼和一坑以“六器”(璧、琮、圭、琥、璋、璜六种玉器)为主要品种的碧玉作器物,计近百件。这批玉器中,唯玉高足杯和“六器”中的一对形似虎的“玉琥”尤引人注意,证实这种玉高足杯的最早制品在秦代,亦又一次证实“六器”中的玉琥就是以虎为本而摹作,而不是像其他五器那样,皆作几何式造型。

汉代玉器大全(秦汉时期玉器特征及种类)(2)

但两汉时期的玉器就不同了,不仅传世品种多,数量大,在加工工艺上也令我们叹为观止。其中像西汉早期南越王赵昧墓,西汉中期中山国刘胜夫妇墓,都有大量精品出土,像赵昧墓中的铜承盘高足玉杯,刘胜墓主室的棺床中的“金缕玉衣”都都是举世闻名,其他玉器像玉舞人,玉刚卯、玉严卯等佩玉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就是著名的皇后之玺,也是出现在这一时期。

汉代“六器”中最盛行的是玉璧,其次是玉璜和玉圭,而玉琥、玉璋和玉琮这一时期已不多见。“葬玉”器,以往曾见有玉和缀玉覆面器等,汉代的玉器品种丰富,数量大,有以蝉为本摹作的所谓“蝉”尤为突出,在当时的主要贵族中多有发现。其他新出现的藏玉品种,有可能由此前的缀玉覆面器发展演变而来的玉衣(以等级的高低有金缕、银缕和铜缕之分)、玉握(以猪形)及包括玉眼盖一对、玉鼻塞一对、玉耳塞一对和玉口、玉肛门塞、玉生殖器套或玉阴道塞各一件等共同组成的所谓的“玉九窍器”,以其作“玉入九窍,以防尸之不朽”用。

汉代玉器大全(秦汉时期玉器特征及种类)(3)

秦汉玉器的用料主要是新疆昆仑山产的和田玉为主。此外新疆天山以北产的玛纳斯碧玉,也有在陪葬品中有所发现;岫岩玉则在东汉时有大量使用,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东汉时国力已经下滑,统治者用玉出现以次充好的境况;秦汉玉器中,除一小部分作贵族的生活实用品外,更多的是以其表示上流社会中等级的高下,子孙后代对前辈的孝道和为阴阳五行、辟邪压胜等迷信活动服务。故此时的玉器包括出现的人物和写实性动物造型的玉饰,无不有神秘奇特感。

秦汉玉器的饰纹由简至繁,造型由薄至厚;玉璧中的出廓一式,出廓处饰纹由孔内、两侧转移至上端一处,其饰纹由对称转向非对称,及至东汉还出现镂空铭文之璧,见者有“长乐”、“益寿”、“宜子孙”铭等吉祥语;而那些龙、凤、螭纹,也有明显的变化,如龙,从“S”形游动态转化为爬行状,并出现眉骨高起,有四足,吐长舌,口吐或含宝珠,个别身上有鱼鳞甲和动感极强的形式。螭龙之态,由战国的侧首侧视转为正面正视形,四足由身下一侧行走状转化为置身两侧各两足成伏地爬行状,由张牙舞爪向合口形发展;一些几何装饰的纹图,虽有出现,但较战国少,并多成宽松布局。与此同时亦出现前所未见的新饰纹,如圆圈纹、云气或流云纹、短平行毛发纹、细如毛发的游丝纹和斜刻而成且较粗的“汉八刀”饰纹等,其中细如毛发的游丝纹的刻琢,似非用砣具琢制,而有可能是“它山之石”,故其纹多在弯曲处呈现叉边。秦汉在玉器加工方面的创新就是有名的汉八刀。一件玉器或玉佩雕刻八刀左右即成器,汉八刀的典型玉器有汉蝉、握猪、翁仲等。二晋六朝刀工在仿制前代刀工的同时还创新了一种羽翼龟称腾蛇,腾蛇又名飞龙(无足能飞),此腾蛇鳌头鸱尾,我想这大概是我国雕刻和绘画艺术中集两种动物于一身的创作。

经济决定文化,秦汉时期的玉器加工业的繁荣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大汉前后几百年的历史,为我国后来的玉器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下期我们在介绍玉器时,将会给大家分享我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唐玉的特点,欢迎大家评论指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