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

3月22日凌晨零点,在摆满了手提电脑、打印机、统计报表的办公桌前,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青年监督员王柯茗迎来了自己意义非凡的30周岁生日!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尽快核实与推送密接与次密接人员信息,需要高强度持续工作12个小时,所以,一碗最简单的泡面,就是他别样的30岁“生日面”。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1)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2)

凌晨两点,所有推送信息终于核查完毕,已是精疲力竭的王柯茗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当下特别的生日感受,原来“战疫”路上有着那么多默默奋斗的战士,他更为自己奋战其中感到光荣而骄傲!

肩上有责任,心中就有温度。王柯茗说,在战疫中迎来自己重要的30岁,以己之力可以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内心特别充实!他生日许愿,希望更快战胜疫情,大家的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无缝衔接,每个数据都要准确无误

此次,王柯茗与其他3名青年监督员,作为监督所特别派遣的“青年突击队”队员,紧急派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区疾控中心”),加入“密接管理小组”开展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将各区推送来的本区风险人员(包括密接、次密接和高风险筛查人群)信息录入系统并电话核实,通知相关对象做好接受集中隔离或社区管控居家隔离的准备;再将上述管控对象信息报送至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协助管控。二是对骤增的隔离人员协调分配至区内各隔离酒店,并跟进后续管控进度,保证集中隔离管理链的不断不乱。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3)

王柯茗和队友阙厦基在工作中

手机打到发烫,我们就是“最强大脑”

面对海量的数据,监督所4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分工合作,及时高效核对确认管控对象信息,与疾控中心的其他工作小组打好配合。大家高强度、快节奏的运作,每天手机都打到发烫。“我们的工作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信息整合工厂,既要对经手的每一个管控对象信息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确保精准可靠,又不能耽误一分一秒。”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队员们经常大半天都不喝水。接打电话的声音此起彼伏,队员们或在不断通话,或在敲击键盘,力求尽快、尽全的掌握调查对象的全部信息。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4)

突击队员朱凌倩和周煜钦在工作中

“我们虽然年轻,却要争取在工作的赛道上‘跑’得最快!必须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监督所4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夜以继日,为精准管控风险对象提供着有力支撑。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5)

流调电话,织密织牢防护网

2月下旬,监督所党支部特别甄选10名青年监督员,组成“电话流调机动队”,第一时间增援区疾控中心工作。

除了组织岗前专业培训,监督所还同步为队员们专门办理了电话卡,更方便对外联络,避免队员们直接使用自己的手机工作而被误认为“诈骗电话”号码,影响流调进度。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6)

与时间赛跑,不耽误每一分钟

尽快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最为紧迫的要求,因此流调工作时间从不分昼夜。电话流调队的青年监督员们经常会半夜接到工作任务,包括几百到几千人的调查名单。队员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确认对方的身份信息、具体住址、联系方式和活动轨迹等。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7)

流调队员王思怡和缪家怡在工作中

流调工作严肃严谨,调查对象陈述的每一个时间点都不可遗漏,且要完整衔接,不能出现空档;每个环节做的事情、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详细,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可漏掉一个。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留下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8)

流调队员赵越在工作中

队员们如同战场排雷,既需小心谨慎,又要争分夺秒,排一个少一个,每耽误一分钟也许就会有更多人被感染。

不怕委屈,只怕对方隐瞒信息

队员们的电话调查过程中,五花八门的状况层出不穷。有的流调对象出于个人隐私考虑,会隐瞒部分旅居史等内容;有的会遗忘某些细节,需要队员们慢慢引导,帮助其回忆;遇到高度敏感、易紧张者,会因各种不理解、不相信以致抵触沟通,队员们又充当起心理咨询员,耐心解释开导,用亲人般的关怀贴心照顾、化解对方的微小情绪。有甚者拨打110报警,投诉“半夜接到的流调电话是诈骗人员”,队员们向来电问询的民警说明情况。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9)

流调队员蔡文璇在工作中

不怕困难,做“无用功”亦是工作的一部分

“对方不耐烦挂断电话、甚至不接电话的情形,我们每位队员都遇到过。吃了闭门羹,我们要自我消化不少委屈,但为了防控大局,这又算啥?!任何流调的细节,咱都不能放过!”青年监督员们如是说。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10)

流调队员李蓬伟在工作中

为快速锁定风险人群、查清传播链,队员们以2人/组,分班次“工作日 双休日”滚动作业。大家工作到凌晨1点是家常便饭,最紧张时要干到3点才能收工。“晚班档”的队员则从20:30持续至次日8:30,12个小时不停不眠。“愈是防控吃劲期,愈要我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最佳状态!”青年队员们抵抗疲劳,早出晚归,持续加班加点奋战抗疫一线!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11)

深耕细作,筑牢封控点位安全屏障

3月4日起,监督所的“疫情防控应急机动队”作为一支生力军,加入区疾控中心的“封控追踪组”,配合开展封控点位的现场控制。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12)

一接到指令,立即抵达现场!监督所机动队的队员们冲锋在前、吃苦耐劳,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深耕细作封控社区的管理。拉起警戒线,人员只进不出;交代居委干部小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以及医疗需求注意事项;封控区的生活垃圾,一律作为医疗废物垃圾,使用双层黄色医废袋、以鹅颈结系扣,联系区环保局清运……封控现场的后勤保障、物资配送、居民需求、核酸采样紧张而有序。

他也曾经毫不犹豫成为抗疫志愿者(扎根疫线)(13)

“小区虽封闭,但生活要继续。封控小区的居民们得知生活、医疗都有保障,才会心安,配合接受居家隔离。居民们情绪稳定,各项工作就能平稳进行。”精细化、有温度的服务,赢得了小区居民对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驻守在封控点位上的监督所队员们不断累积经验,又实践运用到一线的防疫实务。

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机动队的青年成员们多是“90后”职场新兵,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义不容辞,勇往直前,不畏挑战,扎根“疫”线,贡献青春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