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

中唐诗人白居易自小家贫,却勤学好问,入仕后虽然沉浮不定,但晚年总算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幸福生活。也许是上天可怜他幼年的悲苦、以及中年的困顿,同时又赞许他坚忍不拔的精神,故而赏赐他一个美好的晚年。

诗人曾经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即现在的九江,那里离庐山很近,诗人在忙碌之余经常抽空登山赏景。壮美的河山、秀丽的风景,让诗人忘记了流落异乡的悲痛,他也从那些奇峰怪石和云海雾凇中获得灵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分享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颔联想象丰富,结尾引人深思。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1)

重题

中唐 白居易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2)

白居易在京城时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相当于最低级的科员,每天主要负责抄写和传送文件。诗人后来又参加了吏部选拔考试,然后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此后担任了左拾遗。可是由于他经常向皇帝上书言事,最后终于一不小心而引火烧身。

来到江州后,诗人感觉极其失落。司马,相当于刺史的副官,需要处理很多繁杂事务。诗人每天既要面对上司的冷眼和呵斥,还要经常参加一些令人厌烦的应酬。最主要的是远离故园和亲友,让他倍感孤寂和无聊。这首诗就创作于这一期间,反映出乐天恬淡的心境。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3)

开篇就反映出诗人微妙的心态,日上三竿,诗人也早已睡到自然醒,可是他依然不愿起床。床榻上盖着几层被褥,所以他一点都不觉得寒冷,更不舍得离开那热乎乎的被窝。很显然此时应当是冬季,早上和煦的阳光,让人觉得非常温暖。

这一天也应该是休息日,而且还不需要加班。诗人平时很难有充足的睡眠,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睡懒觉的机会。“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委婉地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4)

接下来的两句想象丰富,作者虚写自己倚枕听钟、拨帘看雪的情景,遗爱寺、香炉峰都是庐山的景点,诗人应该多次前往游访,何止是非常熟悉,简直是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出它们的具体的位置和特点。

看来诗人虽然身在府衙,却心在寺院,他甚至神游禅境,与那些高僧隔空交流,一吐心中的不快和苦衷。只是他当时才过不惑之年,还有一家老小需要自己的薪水供养,由不得自己随心所欲。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5)

虽然如此,诗人还是为自己感到庆幸。毕竟乐天没有像柳宗元和刘禹锡那样,被发配到偏僻的蛮荒之地,而且还可以忙里偷闲,欣赏庐山上的瀑布和桃花,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所以诗人又收拾心情,振奋精神,并且略带欣慰地说,“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庐山风景秀丽,远离喧嚣,确实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应该知足了。

白居易是怎么写绝句的 白居易睡醒后创作的七律(6)

结尾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诗人觉得人生苦短,需要及时行乐,只要身心保持恬静安详,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京城,其实四海之内,都可安家。

很多读者都熟悉苏轼的那句名言,“心安处是吾乡”。东坡先生面对困境的淡然态度,与白居易在江州时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些伟大诗人经历了重重逆境的考验,也经受了常人难以体会的艰难困苦,才能抒写出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白居易的这首七律细腻传神,寓情于景,表达出及时行乐的情怀,笔墨间也充满了生活情趣,值得后世赞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