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冲刺阅读题)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冲刺阅读题)(1)

理解能力部分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或你的看法

例1: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0字左右

例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举例

例1、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0字左右

答题思路:

联系生活谈谈对主题理解,所有的联系生活其实是联系三点,第一点是概文章主要内容,第二点是一句话叙述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第三个是再谈这篇文章的中心。

第一点是这篇文章讲述什么内容,用一句话去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通常占1分。

第二点是写出相应的在生活中相应的事情,就是我在遇上与这篇文章里面相近情况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

第三点是结合文章内容生活实际,侧重于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谈这篇文章的中心

例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答题步骤:

第一步,需要先概括出淡竹的特征,如它的淡泊名利、谦虚

第二步,联系自己的实际,我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第三步,谈谈你对人生理解,我们应当怎么做,如也应当淡泊名利、谦虚。

2、理解某句话(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例1、理解"诡秘"、"面黄肌瘦"在句中的含义。(4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讪讪"一词语的含义。(2分)

起初 1 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例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语的含义。(2分)

A.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B.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答题思路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任何一句话或一个词,它的意思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它的本义,就最常见的和最根本的意思。通常并不会直接考本意,而是在回答引申义的时候,有时需要对本义进行适当的解释。

第二个是它的引申义,在这里也叫上下文意,它以对某句话或某个词的本义为基础,根据上下文义来判断的具体所指侧重于哪个方面。

第三个象征义,通常会是在写景或写物时体现,表面上是在写景或写物,其实所要表现的,是与之意韵或内涵相近的思想情感。

举例

例1、理解"诡秘"、"面黄肌瘦"在句中的含义。(4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答题思路:诡秘的本意是指令人琢磨不透的意思,但是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有一个老人一直想去好望角,一直没去成。后来有一次他坐在海边,他们家出生那个地方的海边,突然间就笑着说,看,其实这个地方跟好望角一模一样。诡秘的笑,他们这个诡秘是指的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里面,是象征义还是引申义?

是引申义,其实诡秘在这里指一个人心愿实现后,表个老人略带一丝得意的心情。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答题思路:面黄肌瘦的本义是指一个人外形十分憔悴的意思,而在这句话中,引申意代指指那个册子因为时代久远已经残破不堪了,如同老人一样。这里面我们可以顺便点出一下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用的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那个小册子年代久远,。

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讪讪"一词语的含义。(2分)

起初 1 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题思路:"讪讪"一词,表面上是在考它的含义,同学们容易理解成我是用本义好,还是引申义好,或是象征义。但是像这样的题一旦考到"含义"则属于理解能力题,我们说过,所有的理解能力题,都可以用"虚实相应法"来解决。

那么,"讪讪"一词,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属于"实",因此,它的答案应为"虚",答案就是表现了她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情感。

例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2分)

A.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答题思路:宿店是个名词,但是在这里根据上下文义来看,它代指一切可以住宿的地方。

比如说有个人问,前面就到酒店了吧,前面就到旅馆了吧,前面就到宾馆了吧,这个宾馆不是指仅指宾馆,而是泛指一切可以住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上下文意,上下文意有时候会对一个词的本义适当扩大或缩小。比如说一个追求奢华的一个人,他问你那儿有可以住的地方吗,他这个说的可以住的地方,往往不是指招待所,旅馆和普通的宾馆,而是指那些高档酒店,所以说,根据文章上下文意,它会有一个概念上的缩小或者扩大,

B.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答题思路:很明显,这里的宿店,既不是它的本意,也不是它的引申义,而是它的象征义,你觉得它象征着人生的终点还是目标?

是目标,象征着人生的路是很漫长的,你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它这个是人生的目标。

3、理解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例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盯"的含义。(2分)

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例2、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2分)

例3、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犹记: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例4、"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中的"紧靠着"三个字,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举个"例子"】

例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盯"的含义。(2分)

原句: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答题思路:首先我们来看这个"盯"字是"实"的还是"虚"的,因为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是"实"的,那答案则为"虚"。

也就是就她盯着货主老人看这一刻,她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里需要参考上下文的故事情节,上一节中我们讲到过,每个情节递进都会引发人物心理情感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想要他母亲买个围巾,结果他的钱不够,结果他就用眼睛盯着那个老人看,希望老人把钱稍微减少一点,他现在这个盯或者是什么呢,渴望店主给她一些同情。

例2、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2分)

答题思路:根据虚实相应法原理,人物情感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递进和转折而产生变化的,每一个故事的递进和转折对应一个情感。而且人物的情感变化是通过他的行为、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推测出来的,对这一原理的简单概括就是,在故事的转折递进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

我们对这个故事情节做一下简单的梳理:她觉得他母亲需要一个围巾,便想给母亲买一个围巾,然后她拿着攒的钱去找货主老人,但钱不够,她希望货主老人能便宜些卖给或者是送给她,老人拒绝后,她便拿着她家祖传的珍珠项链做抵押,想买走那围巾,同样被货主老人就拒绝了。

她内心很生气,觉得老人太不近情理。她回去了之后通过各种方法开始攒钱,快攒够的时候,她突然收到一个包裹,那个包裹里面是那个老人的孙女写的一封信,说那个老人已经去世了,但是老人叮嘱她,要把这个围巾送给她。信里说,之所以当时没有给你,是想让你知道,就没有人能够施舍给你未来,除了你自己。

我们对情节进行分析:应当去掉文章的起因部分,故事的第一个递进是,她初次遇到老人时,对他充满好感,紧跟着故事出现了转折,因老人拒绝了她的要求,因此老人有了怨恨心理,而当全文高潮部分当她收到信时,则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感动。

例3、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犹记: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题思路: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作者作为一个记者去当地采访,遇到当地一个妇女。那个妇女对他说,地震发生之后家里人全都去世了,只有自己得救了,记者问她家园也没有了,亲人也没了怎么办?然这个妇女就说,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有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因为这句话是这个郭秀连自己说出的一句话,是人物语言,所以是"实"的,那答案肯定是虚的,肯定思想情感,答案是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未来充满怎么样信心。

例4、"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中的"紧靠着"三个字,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答题思路:"紧挨着"三个字是行为描写,行为描写是"实"的,答案为"虚",为他对弟弟的某种情感,也就是表现出他对弟弟的疼爱之情。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冲刺阅读题)(2)

习题检测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1.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2.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动作描写)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心理描写)

3.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4分)

4.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1)"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

(2)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历程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

2.A. 谈起儿子,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的吸"和"缓缓的呼"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能结合3个关键词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B.比喻句"院子太大了,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比喻既符合老人的身份特点,又写出了老人内心那种空荡荡的失落孤独的感觉。(言之成理即可)

3.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4. (言之成理即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冲刺阅读题)(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