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

【谈古论今】你所不知道的“西游故事” ——从相同人物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

原创: 周啸懿 晚上八点 今天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1)

你所不知道的“西游故事”

——从相同人物不同情节中比较

《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

相比于原著,TVB《西游记》从根本上对原著的内容与价值内涵进行了极大的改变,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地方。可以说,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已经不是产生于原著的蓝本下,而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人都喜爱的西游故事了。原因在于它在更多的地方超越了年代的限制,艺术眼光更加独特、人生意识更加独立、哲理品味更加厚重。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2)

在情节上二者确实找不到任何可比性,单单注重情节与细节的话,原著中狮驼岭三怪的名字个个威风神武——青毛狮子怪、黄牙老猭、大鵬雕,想来让人汗毛直竖。TVB却是大笔一挥,将三怪的名字直接降格为狮子精、大象精和大鹏精,其造型、背景、性格与能力更是与原著相差甚远。原著中,三怪来自狮驼岭,大大王和二大王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三大王最后也皈依了如来,可见能力之强尤以金翅大鹏为最。妖怪从狮驼岭到狮驼国,吃人无数,完成了统一万妖,播种万恶的大业。一条龙治理其实是以等待取经人,吃唐僧肉为主的,作者着力使用各种各样的人物细节描写,表现孙悟空的能力之强、智商之高、临机应变的品质与对待取经大业的忠诚;唐僧的弱小无能;八戒的胆小怕事和沙僧的墙头草性格;妖怪的奸诈与凶恶,欺软怕硬。让人在幽默中感受到强烈的讽刺,也让人感受到吴承恩内心对统治阶级极大的不满与愤懑,相比电视剧,原著更像是在发泄,这种发泄造就了整体的精神上的升华。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3)

要对百回的鸿篇巨著进行超越,首先我们不能徘徊在原有情节中进行某种形式的模仿,而是有目的,有指向地进行改编,为了在这段故事中完成对原著的超越,或者说通过这一段进行对原著的整体地超越(在这部电视剧中,几乎没有哪个片段是与原著重合的)。

电视剧中比较独特的艺术眼光,是通过“慈悲”实现的。与原著狮驼国相对的TVB版本的真假猴王和高昌国段落中,与原著整体走向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唐僧师徒并不是按照原本死板的路线前进的,而是在大唐即将发生灾难的时候选择折回长安,在这之中又要躲避天庭尤其是二郎神的追赶(取经途中折返是不被允许的),这个过程是艺术眼光决定的。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4)

首先,电视剧让六耳猕猴与整个事件产生交叉,由六耳猕猴成为事情发生的开端,三妖的表现成为事件的导火线。六耳猕猴同样地作为女娲炼石补青天留在南赡部洲的一块仙石的产物,有着比灵明石猴更加丰富的少年经历。这里的艺术眼光始终是慈悲的,始终对众生充满了爱和怜悯,故而当小六耳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像原著写的那样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天性善良的六耳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猴子界的天王巨星,成为孙悟空的徒弟,悟空将其送至须菩提处学习,中间与大鹏的女儿小鹏女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三妖与唐僧师徒间种种的矛盾和他们的贪心不足,将小六耳“催化”成了大猩猩(巨猴真身)。唐僧师徒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折回长安,一是为拯救黎民百姓,二则便是为了使六耳猕猴回复善良的本性。唯有艺术眼光可以发明纯真的内心,跳出道德思维与政治逻辑,让一切爱的善因凝聚,让恐惧的恶果消失。电视剧故意将原著的复杂情节与恐怖造型淡化,将艺术眼光拉伸,便是要让我们回复人性,回复童真,回复爱。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5)

Do or not to do?That is a question.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三观,艺术创造的内容是人生意识的表现,在艺术中,人总是表现为一种感性展开的状态。在原著中,我们被师徒百折不挠的精神所震撼,而在TVB版中,我们却能从既有的思维状态中解放出来。“唐三藏本来是佛祖座下金蝉子的化身,当日他五体投地,在佛祖面前许下宏愿,不取西经,誓不成道。但是如今他食言了,他放弃了,原因只为救人,只为慈悲;唐三藏一生最尊敬的是观音大士,可是今天居然不听观音的教诲,甚至顶撞观音,原因只为救人,只为慈悲。”不惜放弃辛辛苦苦走来还必将走下去的路,是完全不同的,不随流俗的,极其伟大的人生观念,当内心充满了爱,纵使我将路再走一遍,也要将无辜的众生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纵使我背负的是肉体,是若小身躯,将要面对皇帝的威仪,我也要坚定不移地将爱弘扬出去。从中体现的敢于放弃,爱在当下的人生意识。

从哲理品味来讲,TVB巧用因果联系。太宗皇帝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期间文治武功鼎盛,物质生活丰富,人民丰衣足食。但何以上天却要安排一只巨猴从咸阳走来一路到长安,并差一点使李世民辛苦努力得来的大唐江山毁于一旦,甚至自己也要性命不保?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6)

在这里,我们跟随电视剧的脚步,走出政治思维逻辑怪圈,方能够看明白佛教告诉我们的因缘果报。这时,坐在避魔圈中的唐三藏(悟空、八戒与沙僧皆已赶回长安阻止一场世纪浩劫的发生)忽然记起九年前李世民所得的一场怪病,单纯使用人力是回天乏术的,唐僧作为圣僧梦中来到地府意欲找回太宗皇帝的魂魄,却是看了个究竟。

原来人与人的联系并不单纯以一方的死亡为终止,而是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下去。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皇位但也促成了自己的这场灾劫,他的魂被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勾去并被绑架扣留,经玄奘劝说,双方互相真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李建成和李元吉终于放下怨恨选择轮回转世,而李世民方可以还阳继续作皇帝,方其苏醒却早已忘记在地府的事情。他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天下太平充满信心,对进一步扩大功业充满野心,他的好大喜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听信三妖的谗言还封他们作国师,一心要与番邦共同欣赏所谓“瑞兽”,使大唐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劫数难逃。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7)

艺术眼光告诉我们,唐太宗的政治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为彰显国力大兴草木不顾及百姓的问题,也是需要批评的。同样地,猪八戒,在其中作为降魔大元帅也因为千世情劫的因,因为好色而被打回原形;三妖在长安界内作乱也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及更多的以一系列的善心与善举最终获得了好的结果,都是因缘果报的作用。引人深思,原来所谓善恶都是自己的内心创造情境并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你的选择对未来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让我们学会树立爱与善的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佛教哲理,更是推之万世不变的人生哲理。原著显然未涉及到这方面的哲理。

三版西游记人物对比吐槽(从不同情节中比较西游记原著与TVB版西游记)(8)

TVB版《西游记》从艺术眼光、人生意识和哲理品味上入手进行了对原著的颠覆性改编,但其思想立意高度、深度与广度都足可以超越原著的西游记,作为九零后经典,它是可爱的,也是严肃的;是滑稽的,也是厚重的。作为影响人心灵与三观的剧作,它是有价值的。所以,作为本时代的经典,它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