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毒杀妻子(三国归晋之司马师②杀妻之谜)

司马师毒杀妻子(三国归晋之司马师②杀妻之谜)(1)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上回说到,汉魏时代,年轻的知识分子们为了寻求一套新的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上穷碧落下黄泉,苦苦思索、穷究义理,渐渐演化出一门新的学派——玄学。《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派以荀粲、傅嘏、夏侯玄为代表。而夏侯玄就是司马师的大舅哥。

但是荀粲、傅嘏、夏侯玄他们又分属不同的派别,荀粲研究天道,傅嘏重义理,他们都是纯理论型。而夏侯玄这一派重实用,他们是真正活跃在政坛、文坛的。

这一派以夏侯玄为首,但精神领袖是何晏。

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后来随着母亲改嫁曹操。顺便说一句,魏武帝是真喜欢已婚妇女,似乎他们父子都有这个爱好。何晏成了曹操的螟蛉继子后,很高调,以世子自居,吃喝用度派头都和曹丕、曹植相仿,所以曹丕很讨厌他。可是曹操很喜欢他,而且还让他娶了不同父不同母但又是亲妹妹——金乡公主,既是继子又是女婿,可见曹操是真的欣赏这个儿子。

何晏确实有让人喜欢的理由:首先,大帅哥一枚。何晏长得非常白净,为了突出这一点,他每天都要仔细化妆,把凡能暴露在外的皮肤如脸、手都重重敷上一层粉。羽扇纶巾太大众化了,何晏不会从众的,他发明了持麈尾拂尘。

麈(zhu)是一种白鹿,据说全身雪白无一根杂毛。现在还有没有这品种不知道。用白鹿的尾巴裁剪后镶嵌在白色的玉柄上,用一只纤纤玉手轻轻捏着,一袭白衣的一个白面书生轻轻一挥,这形象,谁家女子能扛得住。传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小说家吹出来,“人中何晏”那是人家何晏自己表演出来的。

何晏不光漂亮,也真有学问。把《老子》、《庄子》推到和圣人同等地位他是其中之一。他们这一派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们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所以提出重自然而轻名教的思想核心。名教就是儒教。

何晏著有《论语集解》十卷,《老子道德经》等理论著作,其余诗、赋等文学作品散录于各种文学作品集。

何晏还带动起魏晋时代的一个新风气——嗑药。

他们当然不会嗑鸦片,虽然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罂粟,但由于罂粟不能直接吸或食,所以很难推广。何晏嗑的药叫做五石散,简称“食散”。关于食散,后面将有专门的章节详细解释。这里只简单一说。

因为何晏好色,而自然状态下又让他应付不下来那么频繁的放炮。所以找到这么一个方子——壮阳。可是长期食散后,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好处,让人的面皮变薄,变亮,增加了白皙度。像何晏这样的帅哥,更显得玉树临风了。

但是曹丕是真烦他,所以从曹丕掌权,何晏就没得到过任何官职、爵位。到了魏明帝执政,曹叡也是一个公子哥,喜欢豪奢。执政后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宫殿、园林。

有了这些游乐设施就得有人陪着玩啊,难道曹叡能让司马懿、蒋济这样的建安老臣陪着游宴?曹叡要不是明帝呢,明白得很,治国守边疆依靠建安老臣;玩儿,就得和这帮一起锦衣玉食长大的公子哥,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毕竟当皇帝的不能成天价光考虑治国平天下啊,也得有时间娱乐。

果不其然,曹叡主持的重点工程景福殿落成典礼上,何晏作《景福殿赋》,辞藻华丽,层次分明,把浮华享乐,说得义正辞严,明明是耗财费力地大兴土木,好像都符合天道哲理似的。

司马师毒杀妻子(三国归晋之司马师②杀妻之谜)(2)

魏晋气象(图片来自百度)

魏明帝相当满意,更助长了何晏游走于政、学两届。

当时他们这一派有四聪八达三豫之说,可见其活跃程度。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应该有十五个人,找了很多资料,查证出来的有这么几个人:夏侯玄、诸葛诞、邓飏、何晏、李胜、丁谧、毕轨、刘熙、孙密、卫烈等十人。其中的五个人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名字,感觉应该是被抹去了。无论怎样吧,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个名字——司马师。

《晋书》这么说的:“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何晏评价说:“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

这是引用《易经》加以引申,能够由表入里,从而把握天下人的思想,只有夏侯玄能做到;能够见微知著,从而统领天下,只有司马师能做到。但是,唯深也好,唯几也好,都不如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就好比说,望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唯有我何晏也。

好玩吧,热闹吧?这样的品评人才每月都会在京城繁华处举行,年轻士人谁不愿意听听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都争相参加,即便是不够资格被品评的普通老百姓,都赶到这里来热闹,所以他们就更肆意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评天下。于是赶来凑热闹的人就更多了。就这样互相影响,层层加码,能不吸引人吗?

终于,一帮老臣看不下去了。

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董昭这个人。

对,就是那个从董卓乱政开始就活跃于政坛,纵横捭阖、给汉献帝和曹操搭桥的那个董昭,到现在还活着呢。七十八岁了,被魏明帝拜为司徒。

老司徒一上台,就给明帝上了一道疏:先说凡有天下者,莫不崇尚敦厚朴实忠诚守信,而对华而不实深恶痛绝。随后检举现在社会风气被某些人带坏了,“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脩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他们互相勾结,互相吹捧。谁依附他们,他们就对谁赞叹不已,谁不依附他们,就成了缺点和罪过。他们出入禁地,交通书文,干预公事。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国法所不允许,刑罚所不能赦免的。怎么能让他们在大魏的京城里大行其道呢?

明帝看过董昭的报告,你说得很对。下诏严办。

这就是著名的浮华案。

但是从现有资料,只有诸葛诞、邓飏、李胜受到了处分。声势很大,后果却很不严重。何以如此呢?

前文说过,魏明帝是个明白人,什么时候该用谁,什么时候该斥谁,他都门清着呢。其实曹叡从思想上,也没拿着这帮纨绔子弟组成的浮华团体当做一个太严重的政治事件。

但是四聪八达们确实太张扬,他们的清议品人已经严重干扰到了组织部门对于干部的任用。必须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让天下人都要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老大,谁才有资格把握天下人的思想,从而统领天下?

同时也得平衡一下跟着太祖、高祖打天下的老臣们的心。所以拿出几个软柿子捏吧捏吧,杀鸡儆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儆效尤。

看起来好像没有司马师什么事,但是从各种史料中综合来看,司马师一定卷入了浮华案中,受到了贬抑。因为线索来自多条史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时候司马师已经24岁了,除了参加四聪八达的活动外,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正式编制,也就是说他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二十多了还在啃老,而且还是带着一家大小住在家里啃老。

咱们先推敲推敲这段婚姻。因为两年后的234年,司马师夫人夏侯徽去世。咱们看看这两年当中,司马师有没有动机和机会给夫人下毒?

虽然没有记载他们结婚日期,但我们知道夏侯徽去世只有24岁,司马师27岁,他们已经有了五个闺女。按照一年半能生一个孩子的速率,夏侯徽去世的时候,他们最短有八年婚龄。

如果他们感情不好,就不会有这么高的造人速率,对吧?

古人和今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古人可以纳妾,可以一夜情,总之约炮的方式很多,不用非得和亲老婆在家里造人。如果双方互相看着就讨厌,这人还怎么造啊,是吧?从后面他又娶了两任妻子,却一个孩子也没能再造出来看,他对夏侯夫人还是用情很深的。

再一点,说夏侯夫人看出了司马师的不臣之心,因之司马师才下的杀手,愚以为也不尽然。夏侯徽死于234年,高平陵政变发生在249年,而且政变时司马师只是协助父亲,真正的主谋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会在干嘛呢?他正在关陇前线和诸葛亮作战呢。随后又平辽东打东吴。手握兵权,最炽手可热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利用,反而表现出一个大大的忠臣。如果父亲是手握重兵的忠臣,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儿子有谋反之心,有点说不过去。即便有不臣之心也没什么用啊,最主要的是没有具体行动啊。就是十七年后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也可以说是让曹爽挤兑的被动应对。而且十七年前他怎么可能算计到因浮华案被贬抑的老伙计们又一一都起来而且把持了朝政呢?

我觉得可以解释的是,因为浮华案被贬抑以后,司马师经过反思,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现实,进一步说就是必须得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按照何晏的评价,他司马师是“唯几能成天下之务”的,是一个做实际工作的人。既然要做实际工作,就应该顺应当下的形势,如果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话,只能抛弃理论。所以不应该再和搞理论的人搅合在一起了,要拿出实际行动让老大看到,我确实反省了。反省后的第一步,就是和过去的老伙计彻底切割。

和他们切割就要弄死发妻吗?我总觉得不至于。现在对司马师最重要的就是低调、蛰伏,让老大看到自己彻底改了。

《资治通鉴》记载,234年遭受了瘟疫——进入本世纪,我经受了两次大疫了,真特么吓人啊。人在这种天灾面前,根本就是束手无策——所以司马夫人夏侯徽到底是染上瘟疫猝死还是被司马师毒死的呢?这个案我还真破不了。毕竟在下一辈子作吃瓜群众,从未接触过政治,无法从政治人物的心理角度出发,不知道得狠到什么程度才能搞政治。

238年,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都被封为了新城乡候,而司马师三十岁了,还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这辈子还有希望吗?

司马师毒杀妻子(三国归晋之司马师②杀妻之谜)(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