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仪典故(两仪与阴阳)

两仪,是指具有阴阳对立与并存性质的两种因素或事物。

关于“两仪”之说,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八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一说为不变与变。但通常都是指阴阳。

阴阳两仪典故(两仪与阴阳)(1)

阴、阳两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 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

《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把世界所有事物及其性质、状态概括为阴和阳两类。

宋代朱熹说,天地之间,您去观察任何事物,没有一个不是有阴阳现象的,万物的一动一静,人的一作一息,都含阴阳的至理。

阴阳两仪典故(两仪与阴阳)(2)

阴阳与自然和社会现象: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明为阳,暗为阴。

阴阳与人事:男为阳,女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阴阳与地理: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洛阳在洛水之北,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华阴就在华山的北部,江阴在长江的南面。

阴阳两仪典故(两仪与阴阳)(3)

在《周易》中,“阳”用“——”表示,称为阳爻;“阴”用“--”表示,称为阴爻。《周易》六十四卦共有384爻,其中阳爻192个,阴爻192个,分别喻示着自然和社会的一切“阴阳”和“刚”、“柔”现象。这三千年前出现的经典,对现代的科学都是适用的,比如阴离子、阳离子、正数、负数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