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

1900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宣布自己和爱人索菲亚的后代绝不会继承奥匈帝国的皇位,并于三日后和索菲亚举行了婚礼仪式。

可是婚后灰姑娘与王子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14年,就被一位老六的出现给提前终止了。多烦人你说。

谁也想不到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在一个名叫萨拉热窝的城市,童话般爱情故事里的男女主角和几个打酱油的刺客老六会成为引爆欧洲火药桶的关键角色。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

萨拉热窝所在的巴尔干地区,除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有混杂的宗教信仰,那信仰都信杂性了那地方的人,同时它也是亚欧非三大洲交汇的交通枢纽。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巴尔干地区的地理位置不仅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2)

那香饽饽摆在眼前,谁不想咬一口啊?这些周边的国家便不断把势力往巴尔干地区渗透。于是呢,这地方的各方势力开始变得错综复杂。历史上它曾被拜占庭、罗马、沙俄等国先后陆陆续续的占领,然后再被别人占领,再加上自身地区内的各国间纷争也是不断,大家就是成王败寇,分割土地。

因此权势的不断交替,使得巴尔干各国被分裂的四零五散,民族关系格外复杂。并且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情绪也极其高涨,各种抵制活动不断地发生。在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国家,那就是处在奥匈帝国掌控之下的——塞尔维亚。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3)

1389年6月28日,鼎盛一时的塞尔维亚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打得那叫一个激烈,最终塞尔维亚不仅战败,而且可能是因为之前打的太激烈,导致战败之后也是被奥斯曼帝国军队给大规模的咔嚓掉泄愤,这一天被塞尔维亚人视为了“国耻日”。不久之后他们更是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奴隶,被统治了500多年。

1908年奥匈帝国在和俄国争夺巴尔干地区时明显占了上风,所以波斯尼亚和黑赛科维纳地区——也就是传说中的波黑地区——开始被奥匈帝国全面接盘。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4)

而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黑人民那是一百万个不愿意,直接就是仇恨拉满,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国家。所以一些反奥的激进团体组织开始不断涌现。

这种背景下,斐迪南大公的出访,你不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呢么?他的出访被视为了反抗奥匈帝国的绝妙时机,所以就出现了塞尔维亚热血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一幕。

其实啊,在斐迪南大公刚刚结识索菲亚的时候,这位曾经的贵族之女,因为家道没落不得已进入了公爵夫人家做侍女。而斐迪南在一次偶然的拜访中,遇到了这位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子。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5)

所以他开始没事儿找事儿地就去公爵夫人家拜访,这点小心思啧啧啧,哎~

坠入爱河的两人已经顾不得世俗的偏见,所以就算恋情被曝光后,斐迪南依然坚定地选择索菲亚。

然而根据哈布斯堡皇室的规定,索菲亚根本不可能成为未来国王的妻子,就连她的后代也没资格继承皇位,所以皇室的所有成员都反对这桩婚姻。

但斐迪南为了可以和索菲亚在一起,不顾一切地和皇室对抗,为了这桩自由的爱情他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坚持。最终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还是同意了这场婚事。只不过按照约定,索菲亚的后代不能成为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

于是就发生了视频最开始的那一幕,勇敢的王子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后代的继承权,如愿娶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尽管婚礼有些冷清,除了斐迪南的母亲和姐妹前来参加,其他皇室成员都没有来参加,就连斐迪南的弟弟们也躲了起来。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6)

婚后的生活,索菲亚依然会被其他人嘲笑冷落,参加宫廷舞会时,不能和自己丈夫坐在一起,反而被安排在等级最低的后面位置。也不能一起参加国宴等其他皇家活动。好像整个皇室对于这位平民王后都没有很尊重。

尽管如此,这桩婚姻对于斐迪南来说依然很幸福,很快索菲亚就为他生下一女两子。别看斐迪南平时刻板,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却格外不同,会不分场合地趴在地板上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从此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伴随着时光流逝,理想的生活就是这样进展下去的吧,但是现实中的1914年没有童话。

这一年的6月28日,斐迪南领着索菲亚来到了奥匈帝国领土最南端的萨拉热窝进行官方访问。以奥匈帝国军队总检察官的身份访问,并担任夏季军事演习的观察员。

更令他感到开心的是,再过三天他和索菲亚将迎来结婚14周年庆,而且在这样一个远离维也纳的地方,奥地利那些狗p皇室规矩终于可以在一旁凉快了。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7)

在这里索菲亚可以像真正的皇储夫人,和丈夫斐迪南同坐一辆马车,在大街上也可以随意地挽着斐迪南的手臂,周末还能去附近的市场游玩,就像一对度蜜月的小夫妻那样,静静的享受着度假带来的乐趣。

斐迪南大公还给家里的三个孩子发了封电报,期盼下星期二回家,当他们还沉浸在难得的惬意自在时,一场刺杀阴云正悄悄地聚集在洋溢着幸福气息的他们俩头顶。

1914年6月28日一切都按照原计划进行,一场针对斐迪南大公的刺杀行动开始了,行程的开始斐迪南夫妇要乘坐一辆敞篷轿车前往市政厅,沿街两侧站满了群众,但是大家反响不一,有欢呼有沉默。

在沉默的人群中,至少有6名年轻的刺客已经做好了时刻行动的准备,当视察车队经过市中心的一条大街时,一个手榴弹突然飞向了斐迪南。所幸开轿车的司机及时地发现了这一物体,并立即做出了加速的反应,所以炸弹落在斐迪南夫妻所在车辆的后面。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8)

加上斐迪南大公也迅速伸手挡了一下,所以手榴弹向后飞出的距离还是蛮远的,斐迪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反而是后面的轿车,和人群中个别人挨了炸。

经历这样的突发情况后,斐迪南大公强装镇定并命令车队继续前往目的地。不过行程中还有其他刺客等候着,但不知为何直到市政厅,他们也没有采取行动。

车队刚到达市政厅,斐迪南就开始愤怒地责问萨拉热窝市长,稍微平静之后,市长开始致辞,市政厅的一切活动则按照既定的安排进行着,这你说长没长心吧就说?

市政厅活动结束后,按照原计划斐迪南下一个应该去参观博物馆,然后去总督府就餐,但他却提议去医院看望刚刚被炸弹炸伤的群众,所以一行人决定先前往医院。

为了安全起见,出发前斐迪南曾要求索菲亚留下,但索菲亚拒绝了,她想要与丈夫共同面对危险,就这样车队再次出发。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人通知负责开车的司机路线有变化。所以车队仍是沿着原定的路线前往博物馆的方向进行。

当在前面带路的地方长官发现了路线错误时,赶紧命令司机调头前往医院,可就在司机刹车换挡掉头的时刻,阴暗中的潜伏着发动了绝杀一击。

就在车队停下的瞬间,刺杀小组的组长19岁的普林西普,看着眼前如此接近的距离,作为一名复仇信念坚定的爱国青年,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拔出大左轮子,朝着斐迪南啪啪两下。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9)

开完枪后的普林西普像其他死士一样,吞下了一瓶毒药试图自杀,但不巧的是那瓶毒药好像已经过期失效了,并没有达到自杀的效果,所以普林西普很快便被逮捕并控制住。

此时斐迪南夫妇直直的坐在汽车上,地方长官粗略看去并没有发现他们有受伤的迹象,侥幸的以为他俩再一次躲过了刺杀。开始命令车队回转,也就在这时斐迪南突然吐出了一口鲜血,接着开始有源源不断的血从斐迪南嘴里流出。

而一旁的索菲亚,也是缓缓地滑下座位,头落在了丈夫的膝盖上,斐迪南伤心地呼喊着妻子,顾不上自己的血不断往外涌出,但是声音却渐渐虚弱了,几分钟后斐蒂南和索菲亚双双遇难身亡。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0)

其实最令人唏嘘的是斐迪南大公对奥匈帝国境内,包括塞尔维亚境内的斯洛伐克人是抱有同情的,他一直倾向于给他们更多的自治权利。

要知道1914年的奥匈帝国可以说是已经逐渐走向衰败了,在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与其说奥匈帝国是一个国家,倒更像是一个拼凑出的集合,分了5个大区,16块土地,说16种语言,仨民族,然后居然还特么有2个议会,这不扯d子一样么?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1)

其实如果奥匈帝国可以把这几个民族团结起来,使其和平的生活,那么它也是可以强盛起来的,但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到的人——斐迪南,被强行下线退出了历史舞台。

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帝国的统治者不仅是奥地利的皇帝,也是匈牙利国王,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有自己的领导者和议会。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2)

这种特殊的帝国模式,说他分散吧,但是财政权、战争权和外交权集中在维也纳,这种安排对匈牙利国内的马扎尔人有利,处于奥匈帝国的核心位置。

但奥匈帝国境内还有3/5的斯拉夫人,这其中包括了波兰人、杰克人、斯洛伐克人、乌克兰人、塞尔维亚人的,而斐迪南的政策是想要把斯拉夫人也变成帝国的合伙人,从而使二元帝国变成三元帝国,

这时候匈牙利人当然不同意,因为这会削弱匈牙利人的核心影响力,而老皇帝约瑟夫已经当了60多年皇帝,早就没有了冒险的欲望,所以他也拒绝将斯拉夫人变成帝国合伙人。

所以也是很讽刺,向着斯拉夫人的皇储斐迪南最后却被斯拉夫民族的塞尔维亚人刺杀了,而这一连串的悲剧终于引发了从巴尔干蔓延到全欧洲的动荡。

王子遭遇刺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本以为这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但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相反除了关键的一些人有所反应,其他的都很平静。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3)

皇位继承人没了,远在维也纳的老皇帝弗朗兹·约瑟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悲伤,反而还感到了一丝喜悦。对于这位继承人,他早就看不惯了,不仅是因为斐迪南大公坚持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更主要的一点是斐迪南大公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进步想法,同样让这位老皇帝不能接受。

但是其他国家针对此次事件,大都反响平平。作为同盟国俄皇尼古拉二世得到了消息后,在游艇上宣布为期三周的哀悼,此举是为了向被杀的大公表示敬意。作为斐迪南大公的好朋友,德皇威廉二世在听到刺杀的消息后立刻结束了在挪威的度假返回国内,很难想象就在几周前他和夫人还和费迪南夫妇一起在在乡村别墅里聚餐。好友的突然离世,让他更多感到的是震惊。

英法两国对此的反应更加平常了,伦敦正面临着爱尔兰危机,巴黎则更多地关注一桩涉及桃色和z治的凶杀案。远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就更无所谓了,自己的总统还经常被刺杀呢,何况这只是一个听都没怎么听过的地方和人。

所以这则新闻6月份就要结束了,世界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又或者说萨拉热窝事件也仅仅是掀起了一丝小波动。但是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整个欧洲大陆的背后已经开始有一场大暴雨在悄然准备着,随时登场了,暴风雨前最后的平静快要结束了。大家反响平平,不代表奥匈帝国就能对自家王储在塞尔维亚的地盘上被害身亡平静接受。开玩笑,我们太子在你们那被害了,不收拾你们我面子往哪放?

一战导火索是哪个国家(萨拉热窝事件到底代表了什么)(14)

巴尔干地区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暗潮涌动,使得复杂的巴尔干地区变成了随时都可以点燃的火药桶,而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原住民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无疑是给易燃易爆炸的巴尔干地区送去了一根引线。就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举行了国葬仪式之后,奥匈帝国终究还是准备将怒火发泄在塞尔维亚的头上,点燃引线的火把,到位了。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部队7月底全面开进塞尔维亚境内。德国更是直接就喊话沙皇,你们要是敢出兵帮着塞尔维亚,那就别怪我们也动手了。法兰西也跟着劝了沙皇几句,但是沙皇陛下那是能被你们吓住的么?

大战一触即发,在这个欧洲大陆矛盾汇聚的地方,一场强风暴即将登场。而大战爆发前,又经历了怎样的危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