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

俗话说:“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说话,见人品。

从一个人的说话,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

说话,代表了一个人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所谓的察言观色,就是能够从言语、脸色中,看出一个人的出身、格局、人品。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1)

真正有涵养的人,谨言慎行。

人生在世,不与小人争高低,不与泼妇谈是非。

没见过世面的人,说话也就刻薄;

没尝过苦头的人,言行往往轻浮。

不与夏虫语冰 ,不与井蛙语海。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2)

范文赏析:《说话见人品》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3)

人品,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品质,人的品格。古人云:“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说话,代表着他(她)内心的想法,代表着他(她)的人品。说话见人品,性情偏急说话就急躁局促,品性澄淡则说话意思悠远。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作品的格调是人的思想跃然于纸上,而人品则是人的思想赋之于实践。作品意境与内涵的深远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学识与涵养的多少。

干枯的沙漠养不活遍野的金黄小麦,烟雨的江南不适宜仙人球的生长,人生这部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在本质上应当是一致的。林妹妹的性子孤僻,她写柳絮时便觉得哀婉凄凉、无依无靠;宝姐姐开朗达观,于是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句子。

当代大作家陈忠实和莫言,都是泥土孕育的生命,他们的思想来自乡间,是淳朴而厚实的。陈忠实在孤独地原上住了六年,才捧出《白鹿原》的巨制,他书中的语言读来散发着黄土与青草的香味,正如他的坚韧与静心;莫言的小说虽然奇幻,依旧处处朴实,如他本人那样只愿朴实地讲故事。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4)

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专程拜访他,请他出山时,刘备问他如何看待今天之天下。诸葛亮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地搬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且句句入理,听得刘备很是佩服,也很是赞同,才有了千古传为佳话的《隆中对》。最后能够出山,不但说明诸葛亮“人品好”,而且说明刘备的人品也好。

孔子和弟子有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孔子的徒弟,正在庭院里扫地,忽然一个穿着绿衣服的人走过来。他问孔子的徒弟:“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徒弟说:“当然是四个季节。”那人很惊讶地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乱说呢!”两个人争吵不休,并且还打赌,谁说错了,就给对方磕头。于是两人就去找孔子理论。孔子明白事情原因后,看了一眼穿绿衣的人,就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

孔子的徒弟被深深震惊,无奈地给那人磕了头。等那人走了之后,徒弟问孔子:“一年四季,怎么您也说三个季节?”孔子笑了笑说:“那个人浑身绿色,其实是一只蚂蚱。这个故事就是“夏虫不可语冰”的典故。

人品决定成败、决定命运。所以,人的修养远远比学历重要,更具有价值和魅力。一个人既有人品又有学历,那么他一定事业有成。而虽有了学位,却坏了人品,那学位对于他而言就是毫无用处了,很有可能就坠入深渊,再怎么学也徒劳而功。文凭、学位的作用只在于证明一个人经历了多长时间的学习。但是人品、人格却与文凭、学位有着天壤之别。

人品决定成败,也决定着命运。人品、人格是说明你这个人是否具有真正做人的资格与权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拿着成绩与学历来判断这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个人学习好将来是个人才;这个人有高文凭,是从高学府毕业就是个社会精英,反之则这个人是个庸才、社会残渣败类。我们不能否认拥有高学历的人的努力与智慧,但是这不能代表他是个成功的人,真正的成功是他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所以一个人的人品对于他的人生是相当重要的,比学历更有价值更有魅力,说话见人品,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练好说话这项本领!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5)

【总评赏析】

这篇作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个人的人品通过他的言语来反映,用丰富的生活事例来详细论证,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一个脉络鲜明的的整体,值得仔细品味。

井底之蛙议论文(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6)

- The End -

作者 |刘老师谈特殊教育

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感谢您曾经来过,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作文路上,刘老师与你一同奋力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