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印度扩产(抛弃华为紧随美国的富士康)

2年前,美国苹果公司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决定把生产线移出中国,转而到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生产。而富士康也追随苹果的脚步,在国内进行大量裁员,然后跑到了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设苹果生产线。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还放言:"大陆离不开我,我给大陆人赏饭吃"。为了迎合美国意愿,还与华为“一刀两断”,本来一直为华为代工的富士康单方面停止了与华为的合作。

富士康印度扩产(抛弃华为紧随美国的富士康)(1)

于是从2019年开始,郭台铭也开始为他的错误买单,业绩不间断地出现下滑,东南亚疫情也一直泛滥,让工厂步步维艰,就在前不久,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再遇“爆雷”,直接导致产能砍掉50%。根据外媒5月12日最新报道,富士康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100多名工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工厂运转大受影响,据称超过50%的产能已经被砍掉,尤其影响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订单。

在印度被坑得体无完肤之后,郭台铭也逃不过“真香”定律,开始打脸,又把目光放在了大陆市场,此前郭台铭对自己的判断胸有成竹,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会逐渐没落,其实当时有很多看空中国市场的人,甚至有一众看不起中国制造的港商台商都纷纷撤资,这些人总是优越感十足,却忘了是吃谁的饭。

在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里,产生了太多的财富机会,郭台铭就是成功地借助了这个“东风”才赚得盆满钵满。从默默无闻的中国制造到震惊社会的“富士康13连跳”,世界工厂变成了“血汗工厂”,再到后来追随美国,也让郭台铭一步踏错,导致富士康业绩不断滑坡。但是不管怎么说,郭台铭来大陆的这33年,确实见证了中国制造的过去。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郭台铭的创业往事。

郭台铭生于1950年,祖籍在山西晋城,父亲郭龄瑞曾是民国旧社会警察,1949年因时局变动迁居台湾,郭台铭、郭台强、郭台成三兄弟都生于台湾省新北市板桥区,因为当时家里生活不是很富裕,郭台铭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做兼职,用来维持生活开支。丰富的打工经历,也让郭台铭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

1971年,郭台铭从台湾省“中国海事专科学校”顺利毕业,并结识了第一任妻子林淑如,林淑如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女,其父林百欣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所以这门婚事刚开始就遭到了林家的一致反对,但是林淑如仍然执意要嫁给当时的穷小子郭台铭,事实证明,林淑如的眼光果然不差,这个当时不被林家看好的年轻人后来却一手创造了市值3000亿台币的鸿海帝国。

毕业后的第三年,郭台铭决定从商,其母初永真给了郭台铭十万块,当时的十万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得到这笔资金之后,郭台铭马上与朋友创办了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但是郭台铭是新手,之前没有创业经验,公司很快就遇到了危机,不到两年时间,三十万资本全都赔了进去,但是郭台铭并没有因此而退出这场竞争,因为有人拉了他一把,要说郭台铭的一生,贵人还是很多的,在他受挫之后,岳父林百欣立刻出手资助70万,还叮嘱道“小伙子,好好干,别让我女儿跟你受苦”。

拿到了第二笔投资之后,郭台铭结合上一次的经验,直接将公司改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开始做精密代工,专门从日本进口了一套模具生产线,在公司内建立电镀部门和冲压车间。那个时候台湾炒房生意很火,但郭台铭还在坚持做工业。这一次郭台铭做得顺风顺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世界首台PC电脑IBMPC在美国诞生,郭台铭抓住这个机会,投资1600万元进入PC机代工行业,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1985年,郭台铭的分公司开在了美国,并创立了富士康自有品牌。

彼时,台湾的劳工成本已经不适合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产业了,而且郭台铭又赶上了1988年大陆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政策。于是郭台铭经过多方考察,将富士康工厂建在了深圳西乡崩山脚下。

郭台铭的决定没有做错,此后的几年,工厂一直稳步发展,而且深圳政府为了能够留住富士康,又划了一块地让其使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节:

1993年的一天,郭台铭站在深圳龙华镇的一个山头上,大手一挥,告诉陪同的政府人员说“前面看得见的地,我都要了”,那时候郭台铭还只是一个做电脑配件的普通台商,而眼前的荒地少说也得有1000亩,富士康能吃得下吗,口气未免太狂了点,但是郭台铭马上说了一句:就怕这些地,还不够富士康发展用的。三年后,龙华工业区正式建成,这就是如今的深圳富士康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郭台铭也做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他准备将业务范围提到高精尖的层级,也就是这个决定让富士康成为了苹果第一代工厂。从此郭台铭开始了春风得意的制造时代,即使在是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中,富士康依旧没有停下增长势头,还得到了华为的订单。

郭台铭当时还在股东大会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定为《黄金十年,赢在大陆》,并慷慨陈词:过去二十年,富士康是“中国制造”的代言人;今天的富士康,有能力成为未来“中国创造”的最佳代言者。

而就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演讲结束不久,河南小伙马向前跳楼事件开启了震惊社会的“富士康13连跳”,把富士康一度推到了风口浪尖,让这个名字仿佛和“跳楼”紧紧绑在了一起,其实这并不是富士康第一次被曝出问题,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文章,让富士康第一次成为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郭台铭大怒,甚至提出了索赔三千万,但最终没有抵过大众的口诛笔伐。

如果说当时的郭台铭还很有底气,在这场“连跳”中,郭台铭几乎要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经说过:我现在最怕晚上11点接到电话。最终,就在大家觉得富士康是恐怖的代名词时候,富士康用疯狂加薪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进入工厂。

郭台铭并不明白员工为什么接二连三的自杀,也没有去想日复一日如同机器一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问题,当时的郭台铭还只是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而郭台铭也在追随苹果的路上,渐渐把美国当成了老大。据统计,世界上每7部苹果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于富士康的生产。

2019年,郭台铭在大陆赚了30多年的钱,并且长期稳坐台湾首富的宝座,但是却做起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事。

当时美国正在打压华为,想方设法的逼迫许多企业停止对华为供应芯片等重要配件,这个时候的华为身处危难,郭台铭不仅不帮助华为,反而为了向美国送投名状,与华为“一刀两断”,把落井下石这一招玩的是明明白白。

随后就渐渐从大陆撤资,跟随美国跑到了印度建厂。但是他的判断完全错误,印度劳动力虽然低廉,但是毫无效率,而且印度人根本不像中国人这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除此之外,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很差,工厂运行经常出问题,现在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新冠感染,只能被迫关厂。

今年五月,郑州富士康以高额奖金又开始招聘新员工,不知道郭台铭是不是要“悔棋”,以前说的那句大陆市场离不开我郭台铭,不知道还算不算数。

不过,有时候机会错过就很难再挽回,就在郭台铭东南亚转了一圈之后,大陆市场早已不再“非富士康不可”了。现在国产代工企业都已崛起,其中立讯精密和比亚迪都是代表。而且现在立讯精密得到了苹果的代工订单,比亚迪则得到了华为,小米的订单。而富士康的未来,难保不会像欧菲光一样,被苹果无情踢掉。

其实对于像郭台铭这种“喂不熟”还目空一切的资本家,可以借用曹德旺的一句话,他说,看空中国市场的人,怎么样来的就得怎么样离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