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革命者宣传片(电影革命者研讨会在京举行)

电影革命者宣传片(电影革命者研讨会在京举行)(1)

|林莉丽

编辑|如 今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主办,光线影业承办的电影《革命者》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且岸,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等专家学者分析、总结了电影《革命者》在创作上取得的经验和突破。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革命者》主演、李大钊扮演者张颂文,编剧吴兵分享了影片的创作过程。

《革命者》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彭昱畅领衔主演。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电影,影片上映之后社会反响热烈,影迷平台评分达到7.5分,得到了各年龄层观众和影迷的认可,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剪辑手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也为主流电影和传记电影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主创回顾

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

王长田用重视和创新概括《革命者》的创作经验,“任何一部影片的成功都有赖于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感谢各级领导、各地宣传部门、各出品公司的支持,《革命者》的成功是大家齐心协力合作的结果,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充分发挥、利用好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优秀主旋律作品”。

迷彩光线总经理刘凤玉回顾了《革命者》历时两年、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最终成功上映的全过程。“寻找创作方向的过程是艰难的,我还记得主创团队在经历了漫长的资料搜集、整理最终确定新的创作切入点时的喜悦,因为我们相信,所以我看见了一部革命史诗、一部革命浪漫主义作品!”

《革命者》在创作上的一大特色在于主动跳出主旋律创作的安全区,选择更具挑战性和艺术创新的手法塑造人物、实现共情。编剧吴兵详细介绍了38小时倒计时结构、多视角折射人物的创作方法,在他看来,不迎合、不循规蹈矩是《革命者》创作最重要的经验之一,今天的年轻观众已经具备了理解多线索复杂叙事的能力,创作者有条件通过更新颖的手法实现与观众的深度交流。

张颂文从市场环境、观众接受、演员的职业追求等维度分享了塑造李大钊的感受。他特别提到了今天的市场环境给演员的包容度和可能性,今天的市场不再会因为一部作品就类型化地定义一个演员,演员也不应该用概念化的方式理解角色,“演员应该无限接近角色的精神,不设计表演,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寻找角色未知的部分”。

侯且岸用“革命英雄主义的浪漫史诗,一部既好看又感人的主旋律电影”定义《革命者》。他认为,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人物和小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宏大的历史和具体的事件融合起来。“这两个融合很不容易,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乐见的,因为做到了完全的尊重历史”。

专家点评

跳出创作安全区

探索题材类型新突破

尹鸿认为,《革命者》的成功在于实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电影领域的突破,人物传记片的突破和审美风格的突破,也特别肯定了主创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勇气。《革命者》中通过不同人在不同场合说出的“我愿意”,实现了用蒙太奇的手法创造意义、创造情绪,体现了革命电影传统的现代化呈现。

电影革命者宣传片(电影革命者研讨会在京举行)(2)

“《革命者》的成功在于对史实理解掌握的深度和高度,通过革命、青春、天地、交响四个维度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饶曙光特别提及了《革命者》打破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线性叙事手法,采用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结构,将众多沉睡于文献资料中的历史瞬间提炼、重组,“草蛇灰线”式地缝合进影片中,形成了一种影像的复调,谱写了一曲革命与青春的浑雄交响。《革命者》对历史事件的复调呈现,并非单纯的编年式堆砌,而是借助这些事件来对李大钊的思想动机、行为方式和道路选择进行内在支撑,使其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李道新分享了他为电影撰写的评论文章“《革命者》:从革命美学走向美学革命”,认为《革命者》继承并延展了中外电影的革命叙事经验,并将其导向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年轻受众都能认同和接受的普遍维度。“《革命者》因其独特性以及先锋性的叙事方式,也因其从政治与艺术的体制中呼唤并获得解放的潜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对所处世界的主观认知和审美评价,进而有望成为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进步的先导”。

在李春利看来,《革命者》是一部主动接近市场、非常贴近人心,不媚俗、不迎合且有独特艺术探索的电影。她特别提及了监狱中李大钊借着微光在墙上打出手影的细节,正是这些诗化的、散文化的、超现实的表达,打通了作品与老中青三代人观众的交流渠道,串联起了观众的情感链接,点燃了现代观众心目中的澎湃激情。

高小立认为,《革命者》最大的亮点在于叙事策略,李大钊作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播火者,他的主要事迹不乏艺术呈现,再次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主创希望观众知道更多,希望向英烈视死如归的内心走得更近一些,这也是《革命者》力求突破、以创新的艺术结构取代常规线性叙事的原因。

闫少非分享了他关于电影的四点感受:闪回虚实,结构新巧;宏大叙事,细节呈现;主演张颂文自然且入木三分的表演;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重大革命题材影片的创作如何跟市场衔接、如何吸引观众,《革命者》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革命者》不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影片,我相信它在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之中也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研讨会最后,王杰群整体回顾了《革命者》的创作过程,并从人物、时间、信仰、创新四个维度总结了影片的创作经验。她认为,《革命者》以人物为模、以时间为梭、以信仰为重、以创新为标志,是一部有电影史影响的优秀作品。据介绍,未来北京还将推出包括电影、话剧等形式多样的重大题材艺术作品,以优秀的创作助力电影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电影革命者宣传片(电影革命者研讨会在京举行)(3)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