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

陆博,口腔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热衷于用简单明朗的文字,为市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在此呼吁:“口腔健康,预防大于治疗”!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国民牙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仅就三四十岁年龄段的居民而言,牙龈出血检出率就高达87.4%,同比上一个十年增长了十个百分点,牙石检出率更是高达96.7%。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

家人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会遇到牙龈发炎、出血等问题?以为只是“上火”了,不管不顾,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发展成严重的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所以,我们千万千万要重视它。

那么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2)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细菌侵袭,牙结石堆积

口腔内有700多种细菌,绝大多数是口腔常驻菌群,在每日有效刷牙的时候不易引起牙周发炎,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即使很努力,也不能完全消除牙面上的细菌。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形成软垢和结石,进一步促进细菌的堆积,导致牙龈发炎和牙龈出血,因此,定期的牙周检查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3)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4)

二、不良修复体、义齿压迫等

粗制滥造的修复体、磨损严重的假牙、违规进行的口腔美容诊疗操作,如最近两年较火的“美牙贴面”等,均会伤害脆弱的牙龈软组织。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5)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6)

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也会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牙周问题。

使用硬毛牙刷、暴力刷牙、刷牙方式不当、槟榔中的粗纤维等都会损伤牙龈软组织,导致出血、继发性炎症等。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7)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8)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9)

四、全身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因素,诸如血友病、白血病、肝炎和妊娠激素变化等都会引起口腔并发症,表现为牙龈的自发性出血。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0)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1)

(肝炎)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2)

(妊娠激素变化)

那我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一、保持口腔卫生:牙刷、牙线用起来

冲牙器不能代替牙刷、牙线等机械清洁用具!单纯依靠漱口水、冲牙器、漱口水等不能去除牙面上附着的牙菌斑。因此使用恰当的中等软度牙刷、制作良好的牙线清洁牙面、牙缝是去除菌斑堆积的有力手段,个人推荐可以使用软毛、小头的牙刷,定期更换为佳。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3)

二、正确刷牙的方法(巴氏刷牙法)

刷牙时要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巴氏刷牙法其实很简单,也适合绝大多数人群,可以分为以下3步:

(1)牙刷和牙面成45°角,面朝牙龈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4)

45度角刷牙齿内外侧面

牙刷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刷毛和牙龈呈45度角,微微用力,让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

先刷上、下排牙齿的外侧面(唇颊面),再刷牙齿的内侧面(即舌侧面),这样可以保证同时刷到牙龈和龈沟。

(2)小幅度震颤并拂刷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5)

水平震颤清颗牙龈污垢

牙刷每次覆盖2-3颗牙齿,来回移动牙刷,水平轻微震颤10次左右,向上提拉轻刷,然后再刷下一组,把牙龈沟里的污垢都清理出来。

(3)刷到牙齿的每个侧面,最后别忘了刷舌苔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6)

需顾及到每个咬合面

刷牙不仅要刷外侧面和内侧面,还要仔细刷到牙齿的咬合面,每个面都刷完后,最后不要忘记轻刷舌苔。整个刷牙过程最好不要少于3分钟,做到动作轻柔,仔细耐心就OK了。

三、正确使用牙线

以下教大家一种使用牙线的方法,如果觉得比较难,个人也推荐直接在超市里买那种独立包装的牙线,一边类似于牙签,一遍有牙线,使用方便哟~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7)

*特别提醒:牙线为一次性用品,勿重复使用!

四、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洗牙

当发现牙龈长期出血后,应当抽个时间去专业的口腔机构做一个口腔健康检查,另外要保持至少一年洗一次牙吧,能非常有效的预防很多牙齿的疾病,俗话说的“预防大于治疗”就是胜在于预防啊!

长期口腔牙龈出血的危害(口腔专家提醒您)(18)


还想了解

「拔牙 洗牙 种牙」等

更多口腔健康小知识吗?

关注我的头条号就告诉你!

知识不易,且看且记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