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

在朱元璋的统帅下,其麾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建立赫赫之功的开国名将,其中名声最响亮的自然要属徐达和常遇春了。他俩的大名自然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仅次于他俩的估计就是蓝玉了,蓝玉的军事本领也是仅次于徐、常二位了。不过还有一位开国元勋的本事不亚于蓝玉,但名气却不如蓝玉,此人就是颍国公傅友德。毫不夸张的说蓝玉、傅友德二人的军事能力属于明朝开国名将里面出类拔萃的,连朱元璋都连连夸赞他俩。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不过两人的下场非常凄惨,蓝玉就不用说了,身死族灭,傅友德比蓝玉倒是好一点,起码后人还有。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1)

傅友德

傅友德也是安徽人,不过不是淮西子弟,而是相城县人(今淮北),也算是朱元璋老乡。傅友德跟大家一样,生活在元末乱世,他家里也跟其他名将一样都是本分的农民,他也是活不下去了才去参加红巾军起义的。元至正十年(1350年),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就是这段时间投奔加入红巾军起义军的。起初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小兵,一直在刘福通部将李喜喜部队转战南北,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到了至正十八年(1358年),李喜喜进攻巩昌遭遇失败并进入蜀地,傅友德也一起追随。

也就在这一年,红巾军另一位首领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占了重庆,又攻打成都,占据整个整个蜀地,傅友德归降了明玉珍。傅友德并没有得到重用,转而跑到武昌去投奔徐寿辉另一位部将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部将丁普郎驻守小孤山(今江西彭泽县)。至正二十年(136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陈友谅杀了领导徐寿辉,还自称汉帝,傅友德对陈友谅的做法自然不喜欢,苦于没有去处。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2)

傅友德剧照

接下来几年就是红巾军里面最有本事的两位大佬博弈了,陈友谅和朱元璋两年也都越做越大,都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向,但一山不容二虎。第二年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今九江),派兵进驻小孤山。傅友德和丁普郎一起归降朱元璋,傅友德见到朱元璋的那一刻大喜“得遇明主”。朱元璋见傅友德不俗,准备重用他,把他交给常遇春。

之后在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了一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打战役“鄱阳湖之战”,这是一场扭转乾坤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朱元璋立国之战。傅友德跟谁常遇春一起参与其中,而且颇为勇猛,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就算身体多处负伤依旧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朱元璋都看在眼里。第二年,朱元璋攻打武昌久攻不下,战事焦灼,朱元璋亲自劳军。朱元璋这边战事属于弱势一方,诸将有点畏敌不前。傅友德请战,率领数百人抢夺高冠山,先是面颊中箭,他拔箭再战,后肋上又中箭,依旧勇往直前,最终夺下高冠山。朱元璋大喜,赞其勇猛,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3)

徐达剧照

之后追随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盘踞的江淮地区,在至正二十六年,攻破苏州,傅友德军功卓著,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基建国,国内基本评定,他的下一目标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出师北伐,消灭元朝。朱元璋拜徐达为大将军,傅友德跟随徐达出兵元朝,为先锋。明朝大军先破山东,渡过黄河直逼远大都,明朝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傅友德打的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明军紧追不舍,接着下太原平定山西,傅友德又平定陕西,接着出潼关,进军甘肃,再次大破扩廓帖木儿。接着傅友德进兵蜀中,克汉中,蜀将吴友仁犯汉中,被傅友德赶跑,战后因战功卓著被朱元璋高度赞赏。

洪武三年(1370年),因国家安定,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因战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4)

朱元璋剧照

傅友德的名将之路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前行,之后的很多年一直都在征战沙场。洪武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和汤和二人分兵伐蜀大获全胜,逼降蜀主明升。战后朱元璋大喜,亲自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次之。第二年随冯胜征伐漠北,创下了七战七捷的不世之功。之后近二十年时间一直跟蒙古人作战,或者跟随晋王、燕王出塞征漠北,歼灭敌人甚众,俘虏蒙古高官多位。

而傅友德的封神之作是平定滇黔,平定云贵是傅友德真正做统帅的时候,而且云贵问题一直比较复杂,少数民族比较多,傅友德恩威并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可以说是民族英雄。明朝刚建立的时候,由于云贵地方比较偏远,又比较复杂,贵族还没有归复,云南一直被元朝王子梁王巴砸瓦尔弥把控,而且实力雄厚。等大明朝国家基本安定下来之后,朱元璋开始考虑国家全面安定,云贵地方是必须统一的。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5)

沐英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傅友德先遣大将胡海等领兵5万经永宁赴乌撒,巴砸瓦尔弥也让平章达理麻帅兵十几万对抗。傅友德用声东击西之计谋,又派沐英平定曲靖之后,又分遣蓝玉、沐英进军昆明,自己亲自奔赴乌撒,驰援胡海等部。梁王看到达理麻已经被擒获,知道大势已去,领着王妃一起投滇池而死,元右丞观音保出城投降。

梁王的问题解决了,云南还有另外一个更长久的政权大理段氏。大理段氏从宋朝早期就已经占据云南,到段宝手上已经传了十代人不止。段宝看到明军如此勇猛也害怕了,就写信给傅友德想讲和,又想保住大理政权。傅友德当然不答应,回信斥责,劝他们早日归降朝廷。紧接着,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朱元璋养子沐英也是因为跟随傅友德征云贵,被朱元璋授予世代永镇云南的殊荣。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6)

傅友德剧照

洪武十七年(138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晋封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这是对傅友德军功的肯定,也是对他平定云贵立下汗马功劳的肯定。十年之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

关于傅友德的死有几种说法,其中传的最广泛的说法就是朱元璋请客吃饭,宴席上傅友德有剩菜,朱元璋骂他不敬君父,让他把两个儿子叫来问罪。傅友德气愤的跑回去带着两个儿子的头颅丢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问他为何如此残忍。傅友德反唇相讥说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接着拔出匕首自尽。傅友德杀子自尽后,朱元璋怒气未消抄家并将他家人全部发往云南。

这种说法是出自《国榷》,这本书是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谈迁写的,带有个人成分,况且离朱元璋时期比较久远,可信度不是很高,而且疑点重重。朱元璋杀了不少功臣是事实,但不会用这种小伎俩杀人,他杀的人除了谋反罪名就是贪污腐败这种大罪。傅友德本人能文能武,性格也不张狂,哪一种说法都没有提到傅友德谋反之类,也没有贪污腐败问题,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自控力有原则的人。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7)

大明雄师

何况虎毒不食子,傅友德总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傅忠,娶寿春公主,老二傅春过继给大哥傅友仁,老三傅让是朱元璋亲军侍卫,老四傅添锡,在和父亲征战云南的时候战死或失踪。为什么朱元璋只让傅友德带两个儿子进宫问罪?是哪两个儿子,长子是驸马,老二过继给大哥,已经是侄子了,老三是朱元璋亲军,老四死在战场上,到底是哪两个?傅友德还有一个女儿是晋王朱济熺王妃,儿子取公主,女儿嫁皇子,亲上加亲。

《国榷》还记载了一件事,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曰:“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尔不闻公仪休事耶?”傅友德想跟朱元璋要怀远县的千亩良田,朱元璋当时就不高兴了,他最见不得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这是跟老百姓抢粮的事情朱元璋决不允许。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8)

蓝玉剧照

《国朝献征录》记载傅友德是暴毙,代表官方修订的《明史》记载傅友德是被朱元璋赐死,说的十分隐晦简单。被赐死的可信度最高,因为当时朱标已经病逝了(洪武二十五年),傅友德死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也就是说朱标死后两年傅友德才死的,比蓝玉晚死一年。

傅友德的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朱标英年早逝的原因,傅友德武功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这是公认的,甚至高于蓝玉。而他的品德类似于徐达和汤和,是个比较本分的名将,他为什么会问朱元璋要千亩良田,很可能是出于自污。傅友德在洪武六年的时候就陪太子讲武于荆山,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宠爱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开国元勋和国家重臣基本都在东宫兼职,朱元璋打小就把所有心血都放在培养朱标的身上。傅友德战功赫赫人品又端正,让他教授太子武功正合适。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9)

朱标剧照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功臣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污点,就是所谓的骄兵悍将,这也是朱元璋最为忌惮的。而傅友德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他唯一的污点就是跟朱元璋索要良田千亩,而且还有自污的嫌疑。

傅友德的死只有一个解释,朱标死后朱元璋怕年幼的皇太孙朱允文镇不住这帮老将军们,所以大开杀戒。蓝玉和傅友德跟朱标最亲近,尤其是蓝玉死保太子,傅友德次之。他俩也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护身符,朱标的英年早逝打乱了朱元璋所有计划,傅友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赐死的。

傅友德死后,家人被发配云南、辽东,朱元璋并没有赶尽杀绝,尤其是长子寿春公主的丈夫基本没受牵连,还和公主生下二子。在傅友德死了一百多年后的嘉靖元年(1522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求给傅友德立庙被允许。这也是对傅友德对平定云南做出杰出贡献的认可,他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英雄。

明代傅友德简介(明朝大将傅友德真的割下两个儿子首级找朱元璋理论)(10)

傅友德虽然死的冤枉,但朱元璋并没有过分的整治他的家人,其子孙后代依旧十分旺盛,他为大明朝建立所立下的滔天大功后人也并没有忘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