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阴阳论(灵枢通天原文解读)

(接上期)

原文——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

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无)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解读:这是讲针对阴阳五态人的盛虚,而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

三元阴阳论(灵枢通天原文解读)(1)

中医针刺治疗示意图

太阴之人,多阴无阳。血是浊的,卫气循行是慢的,筋缓而皮厚,用泻法时,需要用重法方能有效。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胃小而肠大,血易脱,气易败,治疗时需要审明而调理。

太阳之人,多阳少阴。治疗时不宜脱其阴、泻其阳。阳脱者易生狂症,阴阳皆脱者易暴死。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卫气少,阴实而阳虚。治疗时不能单一泻其络脉,宜与补气同时进行,否则会发生强直抽搐的病症。如果气脱的迅疾,致使中气不足,疾病就会转为重症。

阴阳平和之人,阴阳气和,血脉调。治疗时视邪正之有余不足,虚补盛泻。如果不虚不盛,则通经络而已。

原文——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解读:上面讲的是分别针对五态人来调阴阳的具体方法。

原文——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

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

解读:上面说的是阴阳五态人的心态和治法,那么怎么依据其行貌状态来辨别他们呢?

原文——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解读:太阴之人,行貌状态为肤色暗黑,呈现下意识的谦卑姿态,特征是身材虽高大,膝腘部位却伸不直。

三元阴阳论(灵枢通天原文解读)(2)

膝腘部位伸不直示意图

原文——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解读:少阴之人,行貌状态为清净,常自我欣赏,天生有对阴险和伤害的敏感和防范意识,特征是站立时躁急好动,行走时身体向前俯身,伸头屈躯,状似潜伏。

原文——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解读:太阳之人,行貌状态为轩昂高张,特征是站立和行走时,挺胸昂首,纵步快行,身躯后仰,两腘后翻。

三元阴阳论(灵枢通天原文解读)(3)

挺胸昂首示意图

原文——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解读:少阳之人,行貌状态特征是站立时习惯头仰得很高,行走时惯于左摇右摆,两臂两肘常常反挽于背后,双手就像从后背伸出一样。

原文——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䁢䁢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解读:阴阳平和之人,行貌状态特征为稳重而不张扬、顺从肃敬,举止大方适度,随遇而安,正气岸然,品德端正,待人说话,和颜悦色,目光温存而慈祥,肉墩墩的样子,大家都认为他是德行很好的人。

本文是对阴阳五态人分类的专章论述,它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象思维,人体呈现出来的外在行貌状态,和内在的心态规律,是由体人的阴阳比例而决定的。依据呈现出的象,就可以比为抽象的类,进而掌握其规律性,用来指导临床治疗。

另外,这里还重点提到一句话:“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是说,阴阳五态人,是从众人中细分出来的,它讲的由于体内阴阳比例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行貌状态和心态,但它与阴阳二十五人所呈现出来的形色音貌也有不同之处。下文将具体对《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原文进行解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