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白居易最智慧的一首夏日诗)

大暑刚过,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了,你怎么度过燥热的夏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白居易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白居易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白居易最智慧的一首夏日诗)

白居易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诗

大暑刚过,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了,你怎么度过燥热的夏天?

一头扎进游泳池,在水中感受清凉;

大口大口的吃着雪糕,让心透心凉;

待在空调房里,再也不出去。

夏天来了,太热了,白居易却有一套独特的解暑方法。

炎炎夏日,除了空调、西瓜、雪糕,白居易的解暑神器,叫“心静自然凉”。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也许,从有了四季开始,人们便在思考解暑的方法。

古时,没有空调,可古人解暑却有一套。

《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出过一个谜语: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就是:竹夫人。

竹夫人是古人纳凉的用具,又名青奴、竹奴。

竹夫人,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制作的圆柱形物,中空,上有多孔。

躺在竹床上时,抱着竹夫人,很是清凉。

夏天,最清凉解暑的,还要数冰了。

古人很早就会用冰,冬天时,他们将冰采回来,放在地窖里,夏天时拿出来解暑。

唐代就有了冰淇淋,宋代时,冰饮花样更多了。

东京的街市上,各种冰碗,冰上面还浇着果汁,清爽又美味。

百姓爱冰,慈禧也爱冰碗。

清朝灭亡后,一个姓何的宫女流落出宫。

她曾经服侍过慈禧,她说,慈禧太后颐和园消时,最爱的就是冰碗。

‘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

当一口冰饮入喉,所有的炎热、烦躁,都在顷刻化为乌有。

从竹夫人到冰碗,古人解暑的方式,不要太丰富。

心静自然凉

有竹夫人、有冰饮,可白居易却统统没有选择。

搬来椅子,他端坐在院中。

眼前没有多余的东西,窗下吹来阵阵清风。

没有竹夫人,没有冰饮,白居易靠什么散热呢?

靠心静。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读来太过熟悉。

“心静自然凉”一句当是从此诗句中化用而来。

曹禺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

天气燥热,身上大汗淋漓,想睡觉,也睡不着,真是没来由的烦燥。

纳凉的最高境界,是心凉,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静下来,感受到阵阵清风,孟浩然静下来,闻到阵阵荷花香。

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

散开头发,打开窗户,孟浩然躺在竹床上。

晚风送来阵阵荷香,露水从竹叶上滴下来,发出清脆的声响。

此时的孟浩然,没有他想,心中安静,他在思念远方的友人。

心静,才知荷花香,心静,才听到竹叶滴水响。

静下来后,才看到花开,闻到花香,原来,夏日也有好风光。

静的是心,凉的是身

在夏天,一动不如一静,心静自然凉。

作家张佳玮回忆小时候和外婆乘凉的故事。

夏天,吃了晚饭,全家提了竹凳,拿了蒲扇,出门去乘凉。

小孩子是最先叫热的。

毕竟,家里有电风扇,而在外纳凉,只有外婆的蒲扇一阵一阵摇。

“什么乘凉,明明是乘热”。

每到此时,外婆就会说:心静自然凉。

小孩子不理解,他说“不懂,不懂”。

外婆就说:你数星星吧,数到一百,就凉了。

当他认真的数着星星,到一百时,果然凉了下来。

心静自然凉是有效的。

当我们不再去关注外部的炎热,而专注于内心的事务时,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

妈妈说:夏天最热的人,是嘴上一直喊热的人。

如果总是嚷“热死人了”的话,非但不能降温,反而惹起心火,热上加热。

老舍先生,也信奉心静自然凉。

夏日时,运动完,他回到家,洗了澡,在院子乘凉。

听着街上卖汽水的声音、不激淋的吆喝声,很舒服。

九点钟到了,老舍就去睡觉,不管多热,他都睡得着,并马上入梦。

室内无冷气,心中有冰雪。

心不静,难去躁。心静后,凉自来。

每个人都在寻找夏日解暑的好方法,有的人用冰,有的人游泳,还有的人24小时吹着空调。

如果可以逃避暑热,固然不错。

如果避无可避,不如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凉风。

“心静自然凉”是一种解暑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人世喧嚣,名来利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

人生难得一心静,只有“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只有“去留无意”,方能豁达乐观淡看风云。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聂隐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