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活到58岁,很多人都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着,还有24个月,该退休了。

如果时光倒退到初三,需要背诵一篇声情并茂的古文《岳阳楼记》,大家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之手,当时的范仲淹已经58岁了。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1)

58岁的范仲淹,从27岁入仕,宦途30载,从一个九品小官做到一品参知政事,以文官入仕,又在西北和西夏对抗,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儒将。

范仲淹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打酱油”中不难看出,《水浒传》的第一回(金圣叹本为“楔子”部分)中,讲述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师出现瘟疫,范仲淹提议派人去龙虎山请张天师禳除瘟疫。于是太尉洪信被派去龙虎山。后来洪信在龙虎山打开了伏魔之殿的封印,放出了天罡地煞,引出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故事。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2)

丰富的人生阅历,到了50岁,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混日子”了,而范仲淹偏偏老而弥坚,从西北战场回来后,当上参知政事的他,搞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谈到宋朝的改革,除了王安石变法世人皆知之外,宋朝的改革鲜有成功的,历经一年之久的庆历新政也难逃这个宿命。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3)

改革失败,就得有人背锅,庆历六年,58岁的范仲淹被贬到了河南邓州,操劳半生的范仲淹有一些对于仕途无常,有一些灰心,在邓州重新拿起了笔,搞起了“文化运动”,设立的花洲书院。

而就在这一年,他的好友滕子京正好55岁,用了两年时间,把岳阳楼修好了。滕子京这个人,历史上说他仗义疏财,为人颇有豪气。

滕子京和范仲淹同一年中进士,两个人私交不错。在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的时候,滕子京也被贬到了四川巴陵。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4)

巴陵这个地方,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这个地方有一种奇特的感受,尤其仕途不顺的时候,格外让人睹物思情。

滕子京做的最大的一个功绩就是重修了岳阳楼,为了扩大其影响性,就找范公写一篇文章。当时,远在邓州的范仲淹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只是看着一张图,就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散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5)

我们重读这篇散文,很容易发现,对于岳阳楼的描写,不过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短短几句而已。而剩下的大部分篇章,都是抒情议论。

一个经历世事沧桑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登上岳阳楼的感受,阴雨天自然是很不爽的,而春和景明的好天气,则心情大好!

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6)

然后,作者开始抒情了,这两种心情好不好呢?答案是不好,因为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不会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影响了心情,反而是当官就应该为有一份担当,那什么时候应该乐呢?那是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才可以高兴的。

这也是范仲淹对自己人生抱负的总结,当一个人开始总结这一生的时候,大概已知天命,在写完这篇著名的散文之后,范仲淹仕途又跌宕了六年后,64岁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