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

5464公里的黄河

带走了高原黄沙

沉积出平原

切割出峡谷

灌溉了沃野

哺育着大片土地

作为母亲河

黄河

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地位尊崇

然而

历史上的黄河却经常桀骜不羁

一言不合就改道

甚至夺淮入海

几乎快窜到长江

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

曾经饱受改道的摧残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这里面的“河东”和“河西”都指的是黄河。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成在黄河西岸。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2)

据记载,公元前602—1938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民间也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黄河大规模的改道有6次,史称“黄河六徙”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3)

第一次

发生在春秋年间的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浚县决口,在河北黄骅市入海。

第二次

在613年后,黄河在“新朝”年间再次改道,经过数年泛滥后,确立了从山东高清入海的河道。

第三次

在北宋仁宗年间,黄河又从濮阳决口,取道天津入海。

第四次

在金朝年间,黄河“夺淮入海”,在中原一分为二,南线夺取淮河河道,北线从山东入河。

第五次

在明朝弘治年间,经过整修,黄河彻底占领了淮河故道。

第六次

在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重新经山东流入渤海湾入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线路。

拖成的地上悬河

黄河为何会如此“暴躁”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

除了径流时空变化大、变率高,暴雨多,来势猛之外,最主要原因,就在黄河含沙量极高这一特质上。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4)

中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会导致下游河床被不断抬高,而为了防止河水漫出,河堤就会被不断加高。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5)

长此以往,黄河河床高度会渐渐超过两岸城市地面的高度,形成更加危险的地上悬河。这种情况下一旦在汛期决堤,高度差将进一步增加泛滥河水的冲击力。到那时河水漫出不仅会带来淹毁农田的问题,甚至能冲毁整座城市。

1981年,黄河边上的开封城下,发现了层层叠叠摞着6座城池: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6)

考古结果显示,它们都是在历朝历代的黄河决堤泛滥中被冲毁淹没的。中华民族面对“放荡不羁”的黄河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由此可见一斑。

精心竭力庇佑一方百姓

当然,我们从来不是习惯坐以待毙的民族。

尽管以古代的科技力量难以彻底解决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诸多问题,我国还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利学家,倾其所能地试图“驯服”桀骜不羁的黄河,为一方百姓谋取百年乃至千年安居乐业的时光。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7)

大禹治水

堵不如疏

大禹的父亲鲧采用的是在岸边设河堤的“障水法”治理黄河。然而,黄河却依旧灾祸不断。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采用疏导河流的方案,引流入海,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而这也是我们治水方式在认知上的伟大进步。

但是,引流入海并没有完全解决黄河泥沙的问题,不久就发生了第一次黄河大改道。之后应对黄河决堤,人们的治河思想还是沿着旧河道加固堤防。

一百多年后,西汉朝廷不堪忍受黄河频频泛滥的困扰,在全国征集治河方案,于是贾让出现了。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8)

贾让

治河三策

公元前7年,西汉水利学家贾让上书,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其中,年年修补旧堤是最下策;开渠引水、拓宽河道、分流治理是“分杀水怒”的中策;而让时处悬河下游的冀州百姓全部撤离,再凿开黎阳的堤坝人工改道让黄河水由北入海,才是“不与水争地”的上策。

然而,贾让的治河策略未能真正实施,公元11年黄河就在魏郡再次决口,迎来了第二次大改道。

东汉初年,黄河及其支流多处泛滥,中原百姓怨声载道。公元69年,汉明帝终于下决心复修汴河、黄河,于是他找来了王景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9)

王景治河

千载无恙

王景提出的治河策略是宽河筑堤,因势利导,更在堤内“立水门”以蓄洪并调节水流。这一波高级操作烧掉了朝廷“以百亿计”的银两,却也让之后的黄河安稳了足足八百年,留下了“王景治河,千载无恙”的美名。

黄河安稳近千年后,却迎来了最多灾多难的时期。宋朝,官方失去了对治水的兴趣,黄河彻底“失控”。“横陇改道”和“商胡改道”两次大决堤,黄河分出了从东北入海的横陇河,后来又分出了天津入海的“北流”及山东入海的“东流”,还有著名的“夺淮入海”。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0)

夺淮入海

在各方势力的“糟蹋”下,数千年来逐步修筑的黄河各堤段均严重受损,其恶果最终由无数百姓背负。

“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

终于,黄河泛滥区域的百姓等来了又一个救世主——贾鲁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1)

黄泛区救世主

贾鲁

公元1351年,元代55岁高龄的水利学家贾鲁采用“疏塞并举、先疏后塞”的方法多次对黄河故道进行治理,最后形成了一条河南封丘至徐州夺淮入海的黄河故道,史称“贾鲁河”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2)

此后,明朝也等来一位大水利学家——潘季驯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3)

潘季驯

束水攻沙

1565至1592年间,潘季驯看到了黄河多沙这个根本问题,并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束水攻沙”

面对黄河“急则沙随水流,缓则水漫沙停”的特征,他主张在原来防洪的大堤(又称遥堤)内部,再修建起用于约束水流使之变得湍急的“缕堤”。在他的努力下,黄河又重新变得平和。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4)

面对“坏脾气”的黄河,一位位杰出的水利学者想方设法,不断筑牢守护安澜的“坚实城墙”。

黄河为什么被我们称为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暴脾气)(15)

黄河宁,天下平

如今

在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等

水利枢纽的联合作用下

在现代水利专家们的精心规划下

母亲河已很少“任性”和“暴躁”

这是一代代水利人薪火相传的成果

也是全体黄河儿女艰苦奋斗的成果

中国水事综合整理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策划丨邓婉颖

文案丨杨思萌(实习) 邓婉颖

责编丨杨思萌(实习)

校对丨孟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