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百货位于中环广场项目中(新世界百货月底谢幕)

新世界百货位于中环广场项目中(新世界百货月底谢幕)(1)

昨天上午,刚到单位开始工作的市民宋巧就接到了署名为新世界百货的一条短信。“会员您好:2017年6月30日将结束营业,感谢您15年的支持和信赖。即日起请持会员卡到3F 会员中心兑换积分礼品,为避免因此给您带来损失,请务必及时到店兑换。”在天津街坚守了15年的新世界百货要闭店了?记者昨日致电大连新世界百货求证时,对方确认了此消息属实。“此次大连新世界百货的变化,是由于业主方收回物业,做重新的安排及调整。”大连新世界百货给出的书面答复显示,该店将于今年本月30日下午停止营业。

部分品牌已经开始撤柜

昨天,大连新世界百货的微信公众号上,最新推送的一条微信中,“谢幕盛宴”为主题的广告案让人有些不舍。这条微信的主要内容,跟宋巧收到的短信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是向大连新世界百货的会员说明情况,提示会员兑换积分礼品,同时,也有谢幕活动低至2折的广告语。

昨日在位于天津街的新世界百货内看到,店内各楼层都已经有个别品牌开始撤柜,服务人员正在忙着清点打包,个别品牌甚至已经撤柜完毕。而其余一些品牌还是在做撤柜折扣,希望能在闭店之前,把部分陈列商品销售出去。部分租赁店面则仍在正常营业。

而在三楼的会员中心记者看到,这里陆续有会员赶到,询问闭店以及积分兑换的相关事宜。工作人员提示,该店将在6月30日闭店,卡内积分7月1日起将全部清零,希望会员们尽快兑换积分。“不管怎么说,提前一个月告知会员,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在现场,记者遇到的多位会员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而对于这家在大连经营了多年的百货店,很多人还是心有留恋。

其实,早在今年4月,大连零售业就传出了新世界百货将要闭店的消息。“当时的消息都来自于业内人士的小道消息,并没有准确的信息源指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昨天上午,记者致电大连新世界百货询问相关情况,对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书面的针对媒体和消费者的《大连新世界百货即将停止营业公告》,这份公告确认了大连新世界百货将于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下午开始停止营业。对于此次闭店的原因,公告中的表述是,“此次大连新世界百货的变化,是由于业主方收回物业,做重新的安排及调整。大连新世界百货作为承租方既配合到它的发展,也保护了自身的利益。”

同时,在这份公告中,新世界百货方面还表示,“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今新消费趋势下的新零售转型必须找到更适合的物业。1、大连新世界百货现在的物业规模小且已临近合同期,在新零售的形势下,难以满足我们提供更好的消费者服务的需求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2、腾笼换鸟,优化物业结构,找规模更大更优质的物业去发展,是我们后续的重点。新世界百货的发展脚步是不会停的!”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事宜,这份公告中也有涉及,“在2017年6月30日前,关于大连新世界百货VIP积分、预付卡、供应商、商业合作伙伴等相关各项事宜,将会予以妥善办理,请大家放心。”

一纸公告确认月底闭店天津街上的15年记忆

从2002年11月在天津街开业至今,新世界百货已经在大连深耕了15个春秋。期间,他们见证了大连零售业开疆拓土最辉煌的发展期,也经历过电商冲击、实体经济下滑的阵痛期。客观地说,由于地理位置并不在大连百货零售业的核心圈层,多年来,其销售业绩一直不温不火。跟很多商场在下班之后热闹非凡相比,新世界百货最繁忙的时候往往是在中午,友好广场到中山广场一带的白领们最爱是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光顾这里。在很多大连零售业内人士的眼中,即便是在大连实体零售业最火爆的那几年,大连新世界百货也不是大连零售业销售额排名最靠前的商场。作为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公司,新世界百货似乎传承着港资百货特有的一些东西。最早出现在大连的新世界百货,其实是定位于高端商场,销售的品牌很多是国际品牌,但在经营一段时间发现定位难以与当时大连市场的消费融合时,新世界百货做了相应调整。

事实上,新世界百货一直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印记。在天津街上当年红火一时的几个兄弟商场都相继沉寂之后,新世界百货在这里坚守了15年。在实体零售业鼎盛的年代里,对大连本土零售业的轮番促销,新世界很少直接参与竞争,而是一直在深耕会员营销、拉动会员消费上下功夫,每年的店庆、内部员工日也是广有影响;多年的业态调整,新世界把女鞋作为最主打的业态,每个月19日的抢鞋日几乎做成了一个城市性的商业品牌,很多女鞋都把大连主要的销售阵地放在了新世界百货……

但15年的坚守,并没有阻挡最终的结局。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新世界百货面临谢幕已成定局。纵观近年来的大连零售业,久光百货已经在去年9月份开始停止了其百货零售业务,永辉超市也关闭了在连唯一一家店面,实体零售业面临的关店潮,似乎正在袭来。“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实体零售业做百年老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连连锁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赵顺认为,如今的实体零售业,坚守常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习惯接受商业品牌的离开,或许才是新的常态。

记者孙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