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下卷十二侵(龙文鞭影四卷七虞)

七虞:西山精卫,东海麻姑楚英信佛,秦政坑儒,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龙文鞭影下卷十二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龙文鞭影下卷十二侵(龙文鞭影四卷七虞)

龙文鞭影下卷十二侵

七虞:

西山精卫,东海麻姑。楚英信佛,秦政坑儒。

【注】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 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任昉《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传说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 (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蔡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知经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 麻姑 ,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麻姑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葛洪《神仙传》。

《后汉书·西域传》:“汉自楚王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将微义未译,而但神明之邪?”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楚王英传》:“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

楚英:楚王刘英。东汉光武帝第六子。

秦政:秦王嬴政。

曹公多智,颜子非愚。伍员覆楚,勾践灭吴。

【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引“魏书曰: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公笑谓贼曰:‘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胡前后大观。”

曹公:指曹操。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子:颜回,孔子弟子。

伍员: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史记·伍子胥列传》有载。

勾践:亦“句践”。春秋末期越王。《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君谟龙片,王肃酪奴。蔡衡辨凤,义府题乌。

【注】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进士。庆历三年,知谏院,赞助庆历新政。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召回,历知制诰、知开封府等,又出知福、泉二州。嘉祐五年,入为翰林学士。英宗朝迁三司使,以母老出知杭州。治平四年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龙片:亦“龙团”。龙团茶,亦“龙茶”。宋 代贡茶名。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张舜民《画墁录》卷一:“先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之而未尝见也。”

酪奴:茶的别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复号茗饮为酪奴。”

王肃:字恭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齐任秘书丞。因父亲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奔北魏。魏孝帝随即授他为大将军长史,后来,王肃为魏立下战功,得“镇南将军”之号。魏宣武帝时,官居宰辅,累封昌国县侯,官终扬州刺史。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三辅决录》注曰:“辛缮字公文,治《春秋》、《谶》、《纬》,隐居华阴,光武征不至者。有大鸟高五尺,鸡首燕颔,蛇颈鱼尾,五色备举而多青,栖缮槐树,旬时不去。弘农太守以闻,诏问百僚,咸以为凤。太史令蔡衡对曰:‘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色者鹓雏,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今此鸟多青者,乃鸾,非凤也。’上善其言。”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李义府,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唐朝宰相。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

苏秦刺股,李绩焚须。介诚狂直,端不糊涂。

【注】《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新唐书·李勣传》:“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李勣,即李绩。唐开国大将。

狂直:疏狂率直。

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因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及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很大,开宋理学风气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官至太子中允。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讳忌。……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竦也。”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出身官宦之家。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宋太宗即位,充任开封府判官,因事贬为商汝司户参军,迁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绩良好,历任开封知县、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大理少卿,拜右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卫尉少卿、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正式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任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得大体,清简处事,“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驾崩后,力挫阴谋,扶立宋真宗即位,担任右仆射。咸平二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吕端去世,时年六十六,获赠司空,谥号“正惠”。

《宋史·列传第四十·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关西孔子,江左夷吾。赵抃携鹤,张翰思鲈。

【注】关西孔子:指汉杨震。《后汉书·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后以“关西孔子”借指大儒。

《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夷吾:管仲,字夷吾。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梦溪笔谈·人事一》:“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

赵抃(音变),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他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深得地方民众好评。

《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传·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东晋张翰,吴⼈,仕齐王冏,不乐居其官。⼀⽇,见京师秋风起,因作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兮鲈正肥;三千⾥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遂弃官⽽还国。”

李佳国士,聂悯田夫。善讴王豹,直笔董狐。

【注】殷芸《殷芸小说·卷三·后汉人》:“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李: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李膺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他遭迫害下狱,后被赦免回乡。陈蕃、窦武图谋诛杀宦官时,被起用为永乐少府,旋即免职。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李膺主动自首,经拷打后遇害,享年六十岁。

《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唐末诗人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聂夷中,字坦之,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

王豹:春秋时卫人,善讴。居于淇,而河西之人化之,亦善讴。《孟子·告子下》:“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直笔:指史官据事直书,无所避忌。葛洪《抱朴子·吴失》:“若苟讳国恶,纤芥不贬,则 董狐无贵于直笔,贾谊将受讥于《过秦》乎?”

董狐:春秋晋国史官。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赵鼎倔强,朱穆专愚。张侯化石,孟守还珠。

【注】《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赵鼎传》:“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置人移吉阳军,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崇宁五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建炎三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知绍兴府、泉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吉阳三年,认为秦桧一定要杀自己,于是绝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专愚:谓用心专一而至不通情事。

《后汉书·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朱晖传附孙朱穆传》:“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坑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

朱穆:东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公叔,一字文元。初举孝廉,后应大将军梁冀征辟,典兵事,得其信任。不久任侍御史,曾多次谏诤梁冀,皆不为冀所纳。永兴元年,为冀州刺史,所部县令长闻其将到,解印绶逃走的凡四十余人。到任后举劾权贵,以得罪宦官赵忠下狱,太学生数千人诣阙讼冤,因得赦免。后复征为尚书,上疏劝桓帝罢除宦官,遭宦官诋毁,愤恨而死。

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

《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孟尝传》:“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毛遂脱颖,终军弃繻。佐卿化鹤,次仲为乌。

【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繻(音虚):汉代出入关隘的帛制通行证,上写字,分为两半,出入时验合。《玉篇》:“繻,帛边也。古者过关以符书帛裂而分之,若今券也。”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西汉少年外交家、爱国英雄。十八岁选为博士弟子。汉武帝时拜为谒者给事中。自请往使匈奴,后擢升为谏议大夫。后请缨出使南越,以利害说动了南越王赵兴归附西汉。后被害于南越越相吕嘉内乱。

《太平广记·卷三十六·神仙·徐佐卿》引《唐广德神异录》: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于沙苑。时云间有孤鹤徊翔。玄宗亲御弧矢中之。其鹤即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然矫翼,西南而逝。万众极目,良久乃灭。益州城西十五里,有道观焉。依山临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者莫得而居之。观之东廊第一院,尤为幽寂。有自称青城山道士徐佐卿者,清粹高古,一岁率三四至焉。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所倾仰。一日忽自外至,神彩不怡,谓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乃援毫记壁云:“留箭之时,则十三载九月九日也。”及玄宗避乱幸蜀,暇日命驾行游,偶至斯观,乐其嘉境,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其箭,命侍臣取而玩之,盖御箭也。深异之,因询观之道士。具以实对。则视佐卿所题,乃前岁沙苑从田之箭也,佐卿盖中箭孤鹤耳。究其题,乃沙苑翻飞,当日而集于斯欤。玄宗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宝焉。自后蜀人亦无复有遇佐卿者。

《水经·㶟水注》:“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

韦述杞梓,卢植楷模。士衡黄耳,子寿飞奴。

【注】《国语·楚语上》:“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虽楚有材,不能用也。”韦昭注:“杞梓,良材也。”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二·韦述传》:“赵冬曦兄冬日,弟知壁、居贞、安贞、颐贞等六人,述弟迪、逌、迥、起、巡亦六人,并词学登科。说曰:‘赵韦昆季,令之杞梓也。’”

韦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大臣,著名史学家。开元五年,中进士,授栎阳县尉,转右补阙,迁起居舍人。说重词学之士,与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曦、孙逖、王乾常游其门。十八年,兼知史官事,转屯田员外郎、吏部职方郎中。二十七年,转国子监司业,充集贤殿学士。天宝初年,历任太子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九年,兼充礼仪使,迁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至德二年,卒,赠右散骑常侍。典掌图书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预修《国史》一百十三卷,并著有《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御史台记》十卷、《两京新记》五卷等,校书二万余卷。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军入长安,受伪官。乱平流渝州卒。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卢植传》:“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去世。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任昉《述异记》:“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飞奴:信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直笔吴竞,公议袁枢。陈胜辍锸,介子弃觚。

【注】《资治通鉴》载:“初,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璟激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冤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情,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

吴竞:初唐史官。兢,通竞。所著《贞观政要》。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袁枢传》:“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惇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子厚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袁枢 : 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隆兴元年,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乾道九年,任严州教授,以《资治通鉴》为蓝本,区别事目,分类编纂。每事自立标题,按年代顺序,辑录成《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后历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知江陵府等。

《史记·陈涉世家第十八》:“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锸(音插):铁锹,掘土的工具。

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

觚(音辜):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

介子:傅介子,北地人,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谢名蝴蝶,郑号鹧鸪。戴和书简,郑侠呈图。

【注】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郑谷,唐末著名诗人。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冯贽《云仙杂记·卷五·金兰簿》引《宣武盛事》:“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编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

戴和:戴弘正,汉代人,其余不详。

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熙宁六、七年,河东、河北、陕西大饥,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朝廷遣使赈恤。或云,使者隐落其数,十不奏一,然而流连襁负,取道于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郑侠监安上门,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其辞激讦讥讪,往往不实。”

《宋史·列传第八十·郑侠传》:“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每风沙霾曀,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并城民买麻糁麦麸,合米为糜,或茹木实草根,至身被锁械,而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民间欢叫相贺。又下责躬诏求言。越三日,大雨,远近沾洽。辅臣入贺,帝示以侠所进图状,且责之,皆再拜谢。”

郑侠:北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字介夫,号一拂居士。治平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素为王安石所重。秩满入京,对安石言新法不便。安石屡欲召辟,皆为所拒。久之,监安上门。熙宁七年久旱不雨,绘《流民图》上神宗,极尽扶携塞道、质妻鬻女之状,并奏称新法为“掊克不道之政”,请悉罢去。后被编管英州(治今广东英德)。哲宗立,始得归,为泉州教授。元符中再窜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著有《西塘集》。

瑕邱卖药,邺令投巫。冰山右相,铜臭司徒。

【注】刘向《列仙传·卷上·瑕丘仲》:“瑕丘仲者,宁人也。卖药於宁百余年,人以为寿矣。地动舍坏,仲及里中数十家屋临水皆败。仲死,民人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药卖之。仲披裘而从,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恨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后为夫余胡王驿使,复来至宁。北方谓之谪仙人焉。”

瑕邱:瑕邱仲,亦瑕丘仲。仙人。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 者,陕州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于人。人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 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庚申,以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其判使并如故。……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吾辈依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吾辈得无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

右相:指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

《后汉书·崔骃列传第四十二·附崔烈传》:“寔从兄烈,有重名于北州,历位郡守、九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是时段颎、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司徒:指东汉末年司徒崔烈。

武陵渔父,闽越樵夫。渔人鹬蚌,田父㕙卢。

【注】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闵《武陵记》:“昔有临沅黄道真,住黄闻山侧钓鱼,因入桃花源。陶潜有《桃花源记》。今山下有潭,立名黄闻,此盖闻道真所说,遂为其名也。”

王松年《仙苑编珠》:“传云:渔人黄道真,武陵人,棹渔舟,忽入桃源洞,遇仙。”

陈葆光《三洞群仙录》:“《桃源记》:晋太康中,武陵渔人黄道真泛舟自沅沂流而入,见山中桃花夹岸,落英缤纷,睹一石洞涓流中吐,寒声漱玉,居室蝉联,池亭连贯,虽男冠女服,略同於外,然所服鲜洁,颜色为灿然。见道真甚悦,递邀至家,为具酒食,问今所历代,道真具以实告,众皆感叹曰:‘何人世之多迁贸也?’道真辞出,他日复寻桃花源之路,乃迷不复见矣。”

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

《闽中实录·榴花洞》:“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主翁谓之日:‘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若梦中,既而寻之,不知所在。”

闽越: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秦以其地为闽中郡。其首领无诸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汉初受封为闽越王。治东冶 (今福州)。后分为繇和东越两部。因以“闽越”指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一带。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刘良注:“闽越,南夷国名也。相诛,谓自相诛杀而降也。”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 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鷸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田父:田夫。

㕙(音郡):同“逡”(音囷)。狡兔名。东郭逡,东郭山上的狡兔。

卢:战国时韩国良犬,色墨。亦“韩卢”、“韩獹”。《广雅·释兽》:“韩獹。”王念孙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獹, 韩良犬也……獹,通作卢。’”

郑家诗婢,郗氏文奴。

【注】《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世说新语·品藻》:“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下一篇:《龙文鞭影》四卷:八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