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

文/严肃黑糖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1)

这个世界上就是会有一些人,他们不仅比你出身好,还比你聪明;不仅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不仅比你努力还比你长的好看.....总之就是要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你,碾压到你都没脸嫉妒!

我们一般称这种人为“天选之人”。

他们是造物主精心创作的艺术品,而我们只是被随手甩下来的泥点子。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艺术品”是我的哲学启蒙“导师”:20世纪哲学界著名天才、首席高富帅、达芬奇之后人类跨界全能王——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2)

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曾经是校友,但是相差两个年级,维特根斯坦跳了一级,希特勒留了一级.

哲学界首席高富帅

无论在什么年代,搞哲学都不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职业,所以历史上的哲学家一般是两个极端:要么就像斯宾诺莎、康德一样,把追求真理作为毕生信仰,即使一辈子过的紧紧巴巴也甘之如饴;要么就像罗素、叔本华一样,出身殷实,继承大把遗产,不用为吃喝发愁,哲学是兴趣、是爱好,即使长期内无法谋生也可以坚持。

维特根斯坦属于后者,而且是后者的翘楚。

如果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那么特根斯坦出生时“嘴里就塞满了特大号镶钻24k金汤勺”

1889年,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当时的世界最中心——奥匈帝国的维也纳,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父亲是垄断奥地利钢铁产业的“钢铁大王”。

他们家究竟多有钱呢?举个小例子:二战时,为了营救维特根斯坦的两个姐姐(他们家族是犹太人),维特根斯坦逃到美国的哥哥向纳粹一次性支付了1.7吨黄金! 之后,整个维特根斯坦家族的财富仍是世界级别的......

大部分人受启蒙时期的欧洲小说和阶级教育影响,常常会觉得一个长得还挺帅的超级富二代,因为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肯定会失去上进心,会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会愚蠢、堕落,最后败光家产,因为金钱会吞噬一个人的灵魂…..

可惜现实不是小说,现实是:一个超级富二代不仅可以从小衣食无忧、受到父母宠爱、接受精英教育,还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智商高出常人一大截。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3)

跨界全能王

提到人类历史上的“全能王”,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达.芬奇。

达.芬奇为了推销自己写的简历是这样的:

我能够设计桥梁、运河、建筑物;会做大炮、战车、投石机、火焰喷射器;能不发出声音地挖一条到敌营的地下道;能用大理石和青铜雕刻,顺便还会画画。

震撼吗?

来,看看维特根斯坦都干过些什么:

艺术:会演奏多种乐器,尤其擅长单簧管,能用口哨吹出交响乐整段乐章,能雕刻出精美的胸像。

机械: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有助于后来喷气式发动机的发明)

建筑:独立设计过一整栋现代风格的房子,还顺便为房子专门发明了一种油漆。

据说一次参加皇室晚宴,发现朋友衣服不合身,当场动手修改,改完的衣服无比优雅…

一战时动用家里的关系主动参军,强烈要求到前线当步兵,结果因为作战英勇升了上尉.....

二战时他又参军,主动要求干最低等的体力活,后来被安排做药剂师,做出了质量超高的软膏,被安排做实验助理,他又设计和更新了许多仪器和实验程序.....

最后, 回到本业——哲学,维特根斯坦22岁时才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23岁跑到剑桥跟罗素学习,不到一年,学问就与罗素并驾齐驱,然后在一战战场上和俘虏营里写完了著作《逻辑哲学论》…..

还能说什么?有些人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到行业顶尖,顺带手做的事都是一个普通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事业高度。

这样的人只能让人仰望!

而一个被仰望的人是怎样看待和选择他的人生的呢?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4)

天才的选择

一战结束,维特根斯坦从战俘营被营救出来,随后继承了大笔的遗产,但是他把遗产都送给了兄弟姐妹,自己一干二尽的跑到穷乡僻壤做小学教师(还顺手编了本儿童辞典,开挂的智商挡也挡不住!)。 后来辗转到剑桥读书,参加二战后回到剑桥做教授。

他整个后半生都坚持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即使他的学生和朋友帮他争取到实验经费,他也都以“不需要”为由全部拒绝,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62岁去世。

他一生的著作只有1篇书评,1本儿童辞典,和1本75页的《逻辑哲学论》。

是不是有些遗憾?这样一位出身显赫的天才,一生居然只有这么点成就!好像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

经常看到一些新闻,大概是媒体追踪那些天才儿童,看他们成年后的成就,遗憾的是,大部分天才儿童在成年后都从事着一些很普通的职业,成了很普通的人。就像维特根斯坦一样,他们可能比一般人有成就,可是这些成就比起他们超常的智慧和天分,实在不值一提。

有人说高智商低情商惹的祸,有人觉得过度的关注导致“伤仲永”。

但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会不会正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主动追求的最大成就呢?

我们这些普通人常常在取得一点点成就后,立刻像小老鼠偷到了油,沾沾自喜,夸夸其谈。我们渴望成功、金钱和名利,是因为这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之前从未拥有过、也许今后也未必会拥有。

可是对于一个从小在鲜花荣耀和掌声里长大的人来说,这些我们认为的“成就”对他们而言真的重要吗?

普通人的成功几乎都是一部血泪奋斗史,各种摸爬滚打、灰头土脸,所以我们把努力、上进、奋斗直至登到顶峰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

人总是越缺什么,就越要强调什么!

一个靠机遇和手段获得名利的人总要在个场合强调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总是会在说话时引经据典,以显示自己的学问。

而对于那些踮下脚就可以触到云端的人来说,这一切又该是多么可笑。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5)

晚年的维特根斯坦

无敌是多么寂寞

对于维根斯坦这样的“天选之人”,人生会不会因为更容易而比常人更快乐呢?

恰恰相反,维特根斯坦的痛苦远超常人!

因为寻找认同感是人类的天性

一个普通人都会经常抱怨: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理解我?为什么我的伴侣不理解我?为什么我的领导、同事不理解我?

而维特根斯坦在失去了常人从现实世界中享受物质生活的乐趣的同时,也失去了常人对他的理解和认同。

除了罗素、凯恩斯(写《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那个)外,他几乎没有朋友,他的亲侄子说他“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亿万富翁肯定是个变态狂。

这种身处人群中,却无人能够理解的孤独感,几乎是所有天才的宿命。

但是他天才的头脑又让他可以轻易看透世间的一起真理和奥义,这种看透世事却发现这一切都无法用语言来传达、无法与人交流的背后是多么深的矛盾和挣扎。

“凡可说的,皆无意义,凡有意义的,皆不得不以荒唐的语言传递其意义”

维特根斯坦开挂人生(无敌的寂寞维特根斯坦)(6)

毛姆的小说《刀锋》就是以维特根斯坦为人物原型。主角拉里·达雷尔在战争中因经历了战友的死亡而对生命产生了独特体验,复原后,他被当作英雄,有漂亮的未婚妻伊沙贝尔,有亲友为他提供的前途无量的工作,而他却选择逃避这“美好生活”,他的“游手好闲”令周围所有人不解......

人的生命的意义,人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短暂的物质基础的满足后,怎样追求更完善的精神世界的体验?

这是维特根斯坦,是毛姆,也是我们所有普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

《维特根斯坦传》

《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