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

来到哈佛,你会发现哈佛的校徽随处可见。

校门上、建筑物上、校园雕塑上、铁栅栏上、地板上、窗玻璃上、通勤车上、旗子上、衣服上、杯子上、钥匙链上,到处都是哈佛校徽。但是这些校徽的形状、布局却并不完全一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

这不禁令人心生疑窦。校徽是一个大学的标志,难道可以这么随便吗?

不信请看。

有标准盾牌形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2)

有四方形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3)

有上方下尖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4)

有锦旗状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5)

有上面带尖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6)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7)

还有多边形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8)

有带书扣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9)

书扣是西洋书装帧中特有的装置。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0)

有不带书扣的。

校徽上的三本书,有全都打开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1)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2)

也有两本打开,一本趴着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3)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4)

还有因为空间不够,干脆把哈佛校训上的字挤到一本书上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5)

我总结了半天哈佛校徽的规律,直到有一天我在拉蒙特图书馆(Lamont Library)地下室的印刷工坊里看到如此多的哈佛校徽造型,我才知道我的总结其实是徒劳的。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6)

哈佛的校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看了些材料,才知道一是因为在哈佛近四百年的历史上,校徽本来就在不断变化,各种形状的校徽在用它们的方式诉说着哈佛的历史。二是校徽作为建筑、物品、衣物上的装饰,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变形,创作者有很大的自由度。

哈佛的校徽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盾牌,上面放着三本书,三本书上的字组合起来是校训“真理”(VERITAS)。

哈佛的校训“真理”是1643年12月27日在哈佛楼(Harvard Hall)召开的一次校董会上定下来的。不过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当时的校领导心实在是大,过了一阵子竟然把这事给忘了。于是在1650年,校董会又选了“荣耀基督”(In Christi Gloriam)作为校训。

到了1836年,正值哈佛大学建校二百周年。当时的校长约书亚·昆西三世(Josiah Quincy III)在做哈佛校史研究的时候,无意中从档案里发现了1643年校董会开会讨论校训、校徽的记录。于是下面这张校徽的原始草图重新浮出了水面。“真理”被隆重地请回来,写到校徽上。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7)

但是过了十几年,“真理”再次被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基督与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

到了1880年,哈佛医学教授兼作家奥利弗·文德尔·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在一首诗中写道:“让你初始的象征永垂。”(let thine earliest symbol be thy last)“真理”才重新回到哈佛的校徽上。

在最初的校徽上,盾牌形状近似于倒三角,后来一度变成方形,直到变成今天的形状。

这是哈佛官网上的标准校徽图案,右边是带装饰的完整校徽图案,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盾牌以“哈佛红”(Harvard Crimson)作底色,上面是三本白色的摊开的书。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8)

关于校徽上的三本书,最初上面两本是摊开的,下面那本是扣上的。

据说上面两本书分别代表《圣经》的《旧约》和《新约》,是已知的真理;下面扣上的那本代表未知的真理,要到基督再次降临人间时才能揭晓。之后随着哈佛校徽、校训的宗教意味逐渐淡化,三本书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变成全部摊开。

昆西校长重新发现“真理”之后,底下那本书又盖上了。当时有人解释,这表示任何问题都要从两面来看。但是不久之后,下面那本书再次被翻转过来,最后成为今天三本书都翻开的样子。

除了哈佛的校徽之外,各个学院、机构也都有自己的徽章。

这是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相当于本科生院)的徽章,中间多了一个V形的带状装饰。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19)

这是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徽章,与校徽并无二致。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20)

这是哈佛燕京学社的徽章。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21)

责任编辑:褚欣桐

哈佛大学的徽章(哈佛的校徽)(22)

作者简介

何朝晖,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版本目录学、书籍史。著有《明代县政研究》《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译著)、《书史导论》(译著)等。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