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的体会(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耕种希望)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系列网评之三十七:

这是全球公认的三大肥沃黑土带之一。这里的地一望无际,这里的土肥得直冒油花,这里就是人们熟悉的“北大仓”。然而,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却是以“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山中霸主熊与虎,原上英雄豺与狼”著称的蛮荒之地——北大荒。

从荒原到粮仓,从令人望而却步到如今的欣欣向荣,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默默坚守、默默耕耘。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先后有14万名复转官兵、10万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名内地支边青年、54万名城市下乡知青等组成了垦荒大军。他们穿过山林,越过沼泽,直插北大荒茫茫无际的腹地。“在野外脱谷,凛冽的寒风不停地刮着,冷得人不敢停手,只有拼命干活才能抵御严寒”,正如当年的北大荒建设者回忆,在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中,他们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在艰难的拓荒创业征程中,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12900多名建设者永远长眠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从开发到建设,一代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甚至鲜血、生命缔造了北大荒精神,在这片杳无人烟的亘古荒原上播撒下希望,耕种出未来。正如网民所说,“北大荒不仅为国家建起了一个‘物质粮仓’,更为国人贡献了一个‘精神粮仓’”,如今,在黑土地上土生土长传承了几代人的北大荒精神,正引领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们阔步向前,为创造新的奇迹而不懈奋斗。(文字:徐可 海报设计:王晔)

北大荒精神的体会(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耕种希望)(1)

延伸阅读:

红旗渠精神丨以愚公志凿出“生命渠”

张思德精神丨心中有民 行动为民

老区精神丨饮水思源不忘本

沂蒙精神丨鱼水相依一家亲

大别山精神丨舍命报国,换来红旗不倒

北大荒精神的体会(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耕种希望)(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