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20年代的4大件(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

四大件,别名三转一响。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个新兴2代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个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那时候拥有四大件的人们,就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风光无限。

1.老式”四大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

北京人居家过日子的日常需求主要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于是人们给起了个俗称叫做”四大件“。

刚刚进入20年代的4大件(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1)

蝴蝶牌缝纫机

图为1973年,”蝴蝶牌“缝纫机为家人穿针引线,制作衣物。

这种稀罕玩意放在放在当时可是令人羡慕不已的物件。是北京人家日常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一是因为它们价格贵重,就那一块手表来说,价格基本上就需要一百多元,是当时普通人工资的两三倍。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它们很稀缺,即使你有钱也未必买得到,那时的我国还处于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几乎买什么都需要凭票取货。况且像这种大件的货物即使有了票也需要排上好长时间的队才能买得到。

刚刚进入20年代的4大件(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2)

图为那个年代经常看到的老式自行车,是否唤起了你儿时的记忆呢?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的收入、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不断地在提高。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四大件“就在北京的城乡居民中基本普及开来。

刚刚进入20年代的4大件(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3)

2.新式”四大件"的兴起

在老四大件基本普及之后,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步的提高。老四大件很快的也被更高级的新四大件所取代,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成了北京家庭的新追求。

夏天的时候,为来访的客人倒上一杯冰镇的冷饮,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闲的时候打开录音机,听音乐,学外语。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

3.人民心中的新一代“大件"

刚刚进入20年代的4大件(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4)

三大件

时光穿梭,岁月流逝。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四大件“的内容又一次的发生了变化,甚至连称呼也有了变化,不过在更多人的嘴里成了变成了”三大件“。

进入21世纪,曾经有着固定特指的“四大件”基本上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经有过“四大件”的存在。

现如今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去感觉特别珍贵的消费品,现在随时想买就能买得到,也不用拿着”四大件“的概念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水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