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题技巧总结(行测判断推理考点梳理)

从题量看,判断推理模块在近几年行测中一直稳定在40道题目,主要以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题目类型对报考者的分析推理能力进行考查。该模块在整张试卷所占分值为30分左右,参考时限35分钟。

判断推理是按照题目顺序逐题做还是选择跳跃性地做呢?由于考生擅长的题型不同,并且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因而我们建议考生从自己擅长的部分入手,先易后难,这样会比较得心应手,正确率也会提高。

1

图形推理

(一)考点总结

图形推理在行测中的题量为10道,每道题目的分值为0.7或0.8。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数量类和立体类规律的考查最为频繁。近三年的行测中所涉及的考点总结如下图所示:

行测判断推理题技巧总结(行测判断推理考点梳理)(1)

(二)常考规律

1.外延关系

(1)全同关系;(2)种属关系;(3)矛盾关系;(4)反对关系;(5)交叉关系。

2.内涵关系

(1)必然和或然关系;(2)充分和必要关系;(3)对应和组成关系。

3.词涵关系

(1)近义关系;(2)反义关系;(3)修辞关系;(4)褒贬关系;(5)主谓关系;(6)谓宾关系;(7)主宾关系。

(三)解题技巧

1.择优原则

题目要求中“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说明了类比推理并非必然性推理,做题应遵循择优思路。

2.造句为先,逻辑为主

题目要求中明确考查的是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时,考生一般会优先采用“造句”的思路进行答题,较为简单的题目能直接得出答案。

3.辨别技巧

关系类型

举例

技巧

全同关系

番茄:西红柿

A是B,B是A

并列关系

红豆:绿豆

A和B都是C

交叉关系

党员:学生

有的A是B,有的B是A

种属关系

熊猫:哺乳动物

A是B的一种

组成关系

轮胎:汽车

A是B的一部分

对应关系

学生:学生证

造句子

语法关系

主谓、主宾、谓宾

造句法

语义关系

近义、反义、褒贬

造句法

四、逻辑判断

(一)考点总结

从题量看,近五年行测中逻辑判断一直保持在10题,每道题目的分值为0.7分。从题型比重来看,每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难度相差较大;翻译推理、归纳推理和原因解释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较低;分析推理每年所占的比重不同,但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论证是逻辑判断的重头戏,所占比重在50%以上。具体考点如下图所示:

行测判断推理题技巧总结(行测判断推理考点梳理)(2)

(二)常考规律

1.翻译推理

(1)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递推公式:A→B,B→C 可以得到 A→C

(5)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2.分析推理

(1)优先排除法;(2)最大信息优先;(3)确定信息优先;(4)选项代入法。

3.归纳推理

(1)话题一致原则;(2)从弱原则;(3)整体优先原则。

4.原因解释

(1)题干中找冲突;(2)选项中看解释

5.加强论证

(1)加强论点;(2)加强论据;(3)建立联系;(4)补充前提。

6.削弱论证

(1)削弱论点;(2)削弱论据;(3)切断联系;(4)否定前提。

(三)解题技巧

1.翻译推理六个常用公式

逆否等价公式

A→B= -B→-A

递推推理公式

A→B,B→C,所以A→C

摩根等价定律

-(A且B)=-A或-B

-(A或B)=-A且-B

否定肯定公式

A 或 B=-A→B

二难推理公式

A→B,-A→B,所以B

归谬推理公式

A→B,A→-B,所以-A

2.论证两大常考原则

(1)话题必须保持同一

所谓话题保持同一,指在同一个证明过程中只能有一个论题,并且应当始终围绕着该论题进行论证,否则,违反该规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当选项所表述的内容,与题干论点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情时,就可以直接排除。

(2)论据必须真实、有效

所谓论据必须真实,指论据是用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命题,证明的过程就是从已知为真的论据推出论点真实性的过程。因此,引用的论据必须是已经确认为真的命题,只有这样的论据,才具有论证的价值。如果论据虚假,或论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证明,就不能确定该论证的成立。

所谓论据必须有效,指在论证的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论点能从论据推出。违反这条原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在具体题目中,“推不出”经常表现为选项对于确定论点成立来说,不是充分的理由,从推理的角度来分析,即论据不构成论题成立的充分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