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

如果你问我,明天何去何从?

我会说:远方

被海豚追逐的薄荷岛/坐上门板当火车的柬埔寨/悬崖上色彩斑斓的五渔村...

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1)

当寒风吹过我的脸颊时,我睁开双眼,结束在最美远方的遨游

困住我畅游四方的不是冬日的棉被,也不是热气四腾的火锅...

而是,晕动症!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2)

晕动症

我们生活中的晕车、晕船、晕飞机都是晕动症的一种。是由于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和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减)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

晕这一动作,想必大家都联想到与大脑有关,其实,晕动症与我们的耳朵紧密相连

晕动症与耳朵的关系

耳朵并不像我们所看到只有“耳廓”那么简单,它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它并不单单承接提高颜值、接收听力的任务。

隐藏不漏的是内耳中还有主管人体平衡的前庭感受器,前庭感受器主要由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它们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3)


半规管内有壶腹嵴,可接受头部来自不同方向的角加(减)速度的运动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内的位觉斑感受静平衡和直线加(减)速运动。

当乘汽车、飞机或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人处于快速运动状态,这些交通工具有时产生的加(减)速度超过人体生理阈限,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和强度积累,就可发生晕动症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4)

晕动症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每个人耐受性差别又很大,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晕动病症状。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5)

晕动症更多见于儿童

和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晕车

因为在六岁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随着前庭功能逐步完善,晕车的症状会越来越轻,以至消失。

晕动症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

晕动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避免和离开引起“晕”的环境,但这似乎不太现实,生活中坐车、坐船、乘飞机等都是在所难免的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6)

那我们该如何在无法逃避的情况下预防呢?

如何预防

1.乘车、船、飞机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空腹,不要吃油腻食物,提早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2.乘车、船、飞机选择前排通风良好的座位,双目远眺,面向前方,或者闭目不要看窗外一闪而过的东西。

3. 保持愉快情绪、心平气和心理暗示不会晕车,回忆美好的时光和高兴的事儿,听听音乐、和人聊天。

4.出行前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防止疲劳,在车、船、飞机上不要看书和手机。

当然了,晕动症并不是人类的专属,动物也对此过敏

当你带着狗狗去兜风,目的地还没到,狗狗就已经先晕了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7)

当狗狗晕车时,我们要陪在它身边安抚它的情绪,谨记:

1.旅行前不要给狗狗喂食。

2.在坐垫和汽车内铺上旧报纸或毛巾。

3.防止车内过热,必要时打开空调,越凉快狗狗越安静,也不容易晕车。

4.应带上装有水的大塑料水瓶,以解狗的干渴。

5.每隔两三小时停一会车,让宝贝大小便或走动一会儿。

那在生活中有什么小秘诀可以锻炼晕动症呢

一:小扑克防眩晕

方法1:首先随手选择一张扑克牌,然后用一只手拿着扑克牌平举至与肩同宽,眼睛盯着该扑克牌上的数字或字母如“1、2、3、A、K、Q”,然后脑袋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个方向运动,一组训练每个方向做5次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8)

休息一会儿后可以再做下一组,次数多少以自己能接受坚持为准。但运动过程中要保持眼睛一直盯着扑克牌的数字或字母,不要随着脑袋运动而运动

二:前滚翻防晕车

前滚翻的原理主要是针对锻炼我们的前庭半规管功能。但如果年纪比较大、脊椎本身有病变的朋友,就不太适宜前滚翻运动了。

当然,荡秋千、滑冰等运动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锻炼我们的前庭功能,以缓解晕车、晕船等困扰。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9)

三:嚼生姜防晕

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姜辣素具有抗晕的作用,所以如果平时容易晕车或者晕船的朋友,乘车、乘船前半小时可咀嚼姜片来防晕。如果实在无法接受生姜的“火辣”刺激,建议可改用药店里经常可以买到的防晕车贴,在出发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使用来缓解晕车。


晕车虽难,但朋友们也要勇敢克服它

毕竟,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晕车怎么克服不晕(晕车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10)

#清风计划##健康科普大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