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言拧紧世界观)

法•言|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的重要讲话,包含着对青年人的关怀与期望,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下面,我想结合“严以律己、不逾底线”的主题谈谈我的认识。

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严以律己、不逾底线。如果在诱惑面前经不住考验,半道而殂,何谈干事创业、实现理想,实现价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底线,必然违法乱纪,贻误的必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侵蚀的必然是党的健康肌体。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是规矩意识和底线思维却不能可有可无,应该恪守规矩纪律。

曾说:“当官要当舞台上端端正正的官,当清官,不要当庸官贪官,被人戳脊梁骨。第一步走错了就不行。如果抱着当官谋利的想法,那做的一切事情都不会对。”我在纪检部门工作期间,那些犯错的干警说,在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事实后,自己往往会有了松一口气的感觉。他们说,收了钱收了礼,却总是整天提心吊胆,总担心哪一天会东窗事发,心想着只要不动,自己就会安全的,就不会有人知道的。可事实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只有从根上就做到廉洁自律,不去做违纪违法的事情,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才能睡踏实觉,才能干好自己的事业。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腐蚀干部不是搞“一锤子买卖”,而是“放长线钓大鱼”,他们往往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先是施以小恩小惠,请客吃饭,或是逢年过节送点礼物、土特产,也不提什么要求,就是联络感情,时间长了,干部的戒备心没有了,请客收礼也觉得是理所当然。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提要求了,请托案件、包庇个人各种请求纷至沓来。收了人家的东西,就没了底气,人家说什么就不好拒绝了。一个人做不到廉洁自律,做人就没有骨气,说话做事就没有底气。而青年人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分不清利害关系,把握不好分寸尺度。在社会交往中,各种诱惑对青年干部的吸引力更大,如果缺乏定力,经不起诱惑。自以为尝到了甜头,其实是走上了一条歪路。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一个人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应自重自警

坚守清正廉洁的做人底线

青年干部承载着组织上和社会上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更要牢记自己身份,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应守住原则的底线,在工作上讲原则、讲规矩,不可随意搞变通、打折扣;应守住法纪的底线,对党纪国法增强敬畏之心,决不触碰“高压线”;应守住小节的底线,从点滴做起,始终注重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其他青年和身边群众当好表率、做好示范。应恪守清正廉洁。面对“围猎”者和利诱,如果是未经岁月充分磨砺的年轻气盛者,就很容易“心防失守”。应从典型违纪违法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如临深渊的姿态,摒弃虚荣心和贪念。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砥砺品德,严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事事规范自己的言行。应保持高尚精神追求,远离酒桌、牌桌,多亲近书桌,颐养好自己的胸襟和心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应勤学常思

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

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更应该珍惜时光,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不断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提高能力素养。应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使科学思想理论入脑入心。应切实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的问题,扣好理想信念这个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应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饥似渴地学习干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各种业务知识,做到干一行、懂一行,力争成为本领过硬的行家里手。

应锐意奋进

锤炼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

要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对照,与收案数量不断增加的紧迫任务衡量,我们青年人要有朝气和锐气,时刻保持活力,积极向上、乐观健康。应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要想答好时代之卷,必须有优良作风作保障。应经常对照岗位职责,不断查找自身作风上的差距和短板,重点查找平时工作中的陋习、作风上的弊病,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抓好问题整改和作风转变,培养严谨细致、勤勉高效的工作作风。

应争当有心人

跳出“事务主义”怪圈

指出,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工作已经三年多,对日常的审判业务、内勤事务等工作基本能适应完成,就容易简单满足于经验,疏于学习、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很可能如同温水煮青蛙般,逐步丧失应对新变化、新挑战的能力,最终成为听命执行的“工具人”。还告诫我们,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2020年底,我开始担任内勤,辅助审判的案件虽少了一些,但上传下达、统计收发勤杂事务骤然增多,经常感觉每天虽然忙忙碌碌,却总是缺少几分获得感。

对照这一要求,我想,面对扑面而来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被动应对,而是应该科学统筹,分清轻重缓急,凡事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避免陷入“舒适圈”困境,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的片段时间之外,从浩如烟海的卷宗中、从碎片式的各项任务中抽身出来,留出一些相对完整的时间,勤于梳理总结、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得失经验、力争取得进步。比如从2021年开始每季度都要求大家填报考核登记表,进行个人工作小结,还可以抓住这一阶段性反思的契机。我们可以做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如果每季度总结一次,一年只有4次机会进行总结提升;如果每个月一次,一年就是12次;而如果每周总结一次,用几句话、几个词把自己的成绩、不足、计划概括出来,花的时间可能很短,但一年就有51次机会来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着力点,对于自我提升必定事半功倍。

总之,作为年轻干警,需要时刻保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感,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责任使命。

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言拧紧世界观)(1)

本文原载于《人民法院报》

2021年11月5日 第7版

作者:韦盛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