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1)

从今年5月份开始,猪肉的价格一涨再涨,原本10块钱一斤的猪肉,现在要卖15块,20块…

急的我这种红烧肉爱好者,看着支付宝里日渐消瘦的数字,默默地买了隔壁摊的牛肉。

一场非洲猪瘟,让我等屁民只能黯然垂泪,望佩奇止馋,末了滋溜一口土豆炖牛肉。

再怀念,那些年,红烧肉吃不完的幸福人生。

我那位同样是红烧肉爱好者的闺蜜,更是迸发出了超大怨念:

我要回古代,古代猪肉多便宜啊!我要回古代吃红烧肉!!!

NO!NO!NO!

即便回古代,想吃红烧肉,也没那么简单~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2)

01

因为,猪肉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增加人口补充国力,越王勾践下过这么一道命令:

越国子民不管什么身份,只要你生了儿子,我就奖你一条狗,两壶酒;如果你生了女儿,我就赏你一头猪,两壶酒。

《越语上》: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酒是祭祀才会用上的重头戏,除了上层贵族,平头百姓你想都不要想。

毕竟酒是粮食精,肚子都填不饱,喝酒?想的美。

至于狗肉和猪肉就更稀奇了。

在古代,肉可是分三流九等的。

正所谓“三牲六畜”,古代但凡有大型组合宴会,或者祭祀活动,必定会有“三牲六畜”登场。

《三字经》中解释: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六畜”,分别指是马、牛、羊、鸡、狗、猪。

排在六畜之外的肉,都不配在重大场合上拥有姓名。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3)

02

你别看猪肉排在六畜最后面,它的地位可一点也不低。

《国语·楚语下》:天子舉以大牢,祀以會;諸侯舉以特牛,祀以太牢;卿舉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舉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魚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魚。

大牢,又称太牢,指的是猪、牛、羊;少牢指猪和羊,没有牛。

天子平时吃的是以猪、牛、羊组成的大牢,祭祀神明的时候,就要供上三份大牢;

诸侯平时吃的是牛,祭祀时只需要供上一份大牢;公卿平时吃猪肉和羊肉,祭祀时要供上一份牛;

大夫吃其他不配拥有姓名的牲畜,祭祀时只需要供上猪肉和羊肉;

士人吃鱼类,祭祀时要供上其他不配拥有姓名的牲畜;而百姓吃菜,祭祀时只需要供上鱼类。

由此可见,从周朝开始,猪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吃的了。

猪肉,更是天子乃至诸侯公卿贵族才吃的起的奢侈品。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4)

03

不过,也有例外。

那就是像越王勾践下的命令一样,生孩子。

《礼记·内则》: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冢子,則皆降一等。

但凡有新生儿降世,一定要在三日内挑选吉日举办仪式。

祭祀时用的牲畜也有所规定。

比如天子或者诸侯的嫡长子,就需要备齐大牢,但士人和普通百姓,就只需要一只小猪。

如果不是嫡长子,只是嫡子或者庶出,规格就必须降低一等。

所以想吃猪肉啊?可以,先给孤王生个孩子看看呀。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5)

04

那为什么猪肉在古代会这么珍贵呢?

这就得从7000多年前说起了。

根据发掘出的化石,以及陶器文物,人们发现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猪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猪有了家猪和野猪之分。

但野猪野性难驯,为了方便蓄养,我们的天才祖先又学会了新技能——给猪做阉割手术。

《易经》里说:“豮豕之牙吉。”

阉割过的猪虽然有锋利的牙齿,但是性格温顺,不足为害。(这个时期,家猪和野猪一样,还是有锋利的獠牙的。)

《礼记》又提到 :“豕曰刚鬣,豚日腯肥。”

意思是没有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至此,古人正式开启了与猪共舞的时代。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6)

05

虽然古人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养猪了,但是一直到汉代之前,前辈们的畜牧大业,都还是以放牧形式为主的。

放猪跟放牛、放羊可不一样。

牛羊群居,一般会有头羊和头牛的存在,易掌控,但猪个体意识强,不服管。

牛羊可以逐水草迁徙放牧,猪不行,它有领地意识,每天都要回家睡。

而且猪是杂食性的,不像牛羊吃草就可以长膘。

猪不能光吃草,它还需要摄入五谷杂粮、甜食水果什么的。

农村养过猪的朋友应该知道,就算割了猪草,拌了糠,隔三差五也是要给点剩饭剩菜的。

这样就导致猪的饲养成本急剧增高,且极其耗费人力物力。

在天灾兵祸横行,且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养猪为了吃口肉,对平民百姓来说,实在是血亏。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7)

06

不过好在,善于发现的先辈们,很快找到了猪的新用途,那就是积肥。

在化肥还没有出现的时期,牲畜粪便是天然的优质有机肥。

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氾胜之书》就提到“溷中熟粪”。

汉代对每种牲畜的圈都是有命名的,溷在当时指的就是猪圈。

“溷中熟粪”指的就是猪圈中的猪粪尿、人粪尿和垫圈物充分混合、腐熟了的肥料。

那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

答案自然是——厕所。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师古曰:“厕,养豕溷也”。

颜师古在注解《汉书燕刺刘旦传》的注解中,说,厕,养猪的猪圈。

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还真是汉代有趣的习俗。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8)

07

在湖南省博物馆有这么一件文物,名为东汉绿釉陶猪圈,是1987年,在三门峡市区出土的汉代随葬模型器。

猪圈呈圆形,围栏镂空,栏里头有只大肥猪,猪圈旁边,围着个方形厕所,外头有楼梯接着厕所门,粪坑和猪圈是相连的。

东汉的墓葬品,多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到房屋建筑,小到日常用具,都会随葬。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朝时期,猪的主要作用,已经从被食用,变成了积肥工具。

这个时期的猪肉,由于这些原因,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也不太高。

不仅是汉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唐朝结束,猪肉才机缘巧合,重新出现在食客的餐单上。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9)

08

那是宋朝人民普通的一天,确是猪肉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挥一挥衣袖,留下了一篇《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名人效应一点赞,朋友圈一传,猪肉的知名度也因此水涨船高。

吃不起羊肉的百姓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此时价格一般的猪肉,只为尝一尝东坡居士盛赞的网红美食——东坡肉(红烧肉)。

不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尽管东坡名气大,但也只能召唤下小粉丝。

猪肉真正漂亮的翻身仗,得从清朝开始。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10)

09

乾隆,特别喜欢吃猪肉。

他71岁的时候,由此在除夕夜办御宴,食材有“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

除了他,他前面几个皇帝,也很喜欢吃猪肉。

努尔哈赤的小名,据说翻译成汉语,就叫“小野猪皮。”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吃猪肉呢?

这是因为,建立清朝政权是游牧民族中的满族。

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以秦长城为边界,农耕重积肥轻食猪,但游牧不一样。

由于猪的饲养成本高,所以游牧民族的肉食多是牛羊,猪肉很少见。

物以稀为贵,这也是为什么猪肉会这么受满清帝王喜爱了。

古人能吃猪肉吗(古代想吃猪肉得先生孩子)(11)

所以说啊,要穿越也要会挑朝代啊!

如果想要吃红烧肉,还是选清朝吧,这个时候猪肉不贵,唐也不贵,香料也多,做出来的红烧肉估计会更好吃点吧~

果然,没有红烧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啊!

————————

参考资料:

《越语上》: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国语·楚语下》:天子舉以大牢,祀以會;諸侯舉以特牛,祀以太牢;卿舉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舉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魚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魚。

《礼记·内则》: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冢子,則皆降一等。

《易经》:“豮豕之牙吉。”

《礼记》:“豕曰刚鬣,豚日腯肥。”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师古曰:“厕,养豕溷也”。

《猪肉赋》苏轼: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