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针哭了一下怎么办(孩子一打针就哭闹不停)

在2016年福州有个这样的新闻,孩子被狗咬伤后,父亲带着孩子去疾控中心打狂犬疫苗针。由于治疗的需要,针需要打在孩子手指上的伤口处。

因为疼痛,孩子哭泣不止,父亲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是护士专业水平不够,便一脚踹到护士的身上。后来还追赶护士到医生诊室,拿起水壶扔向护士,所幸水壶里面没有热水。

随后被医生诊室的医生劝下,这位父亲被到来的民警带回去派出所。

同样打针一个事情,另外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防疫站打疫苗,刚坐下来,把手臂露出来的时候,男孩就有点紧张,眼睛噙着泪。

当针扎下去的时候,男孩开始哭了,因为太疼,男孩的手还下意识的想按住伤口,护士马上提醒男孩不要乱动。

爸爸在一旁安慰他,很快就好了,没事的,我们是男生,要勇敢点。

随后护士把针拔出来了,爸爸向护士说了声谢谢,男孩还流着泪,样子十分委屈,看到爸爸道谢,他带着也跟着爸爸向护士说了声"谢谢",惹得在场的人都在哈哈大笑。

都是孩子打针的这个事情,不同的父亲,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一位父亲用暴力方式来结束孩子受疼的结果,另外一位父亲却安慰孩子,并教孩子学会感恩。

一、 打针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它能教会孩子如何克服恐惧

打针本来是件小事,但是从打针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不一样的反应。

二、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呢?

第一, 父母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打针并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孩子小的时候,其实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当发生事情的时候,孩子第一时间看的就是父母,孩子会通过父母的表情来获取答案。

如果父母此时表现的惊恐万分或者惊慌失措,就会在孩子心理形成一种暗示,认为打针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第二, 实话告诉孩子打针的感受。经常看到孩子走到医院门口就不肯进去了,这时家长要不就采用扛、抱的方式把孩子带进医院。孩子一看到穿白色衣服的医生就不肯配合,又哭又闹,让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的记忆能力很强,记得上一次就是被爸妈带去看医生,然后被扎了针,很痛。所以以后一去到医院,无论需要不需要打针,都会对医院产生恐惧感。

那是因为家长事先没有如实告知孩子打针的感受。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忍耐能力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只要家长对孩子说出打针的感受,不夸大来说,让他们都有心理预期,往往孩子都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来接受一些看起来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什么都不说,要不就欺骗孩子,说"一点都不疼的"。孩子如果被你骗了第一次,那么第二次还会上当吗?并且还会让你在孩子面前失去了信任。

告诉孩子,因为生病了,所以需要打针,不打针就不会好,并且打针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疼,不过忍耐一下就不疼了。

小孩打针哭了一下怎么办(孩子一打针就哭闹不停)(1)

第三、 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孩子的忍耐能力本来就是惊人的,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那么小,不能受到那么大的疼痛。其实不是的,就像刚刚说得,实话告诉孩子打针的感受,孩子慢慢就会接受打针所带来的疼痛。

就像上面所说的另外一位爸爸那样,陪伴在孩子左右,并且一直鼓励孩子勇敢坚强,这样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之余,还能有更多的勇气去接受打针这个事。

如果孩子哭了,也没关系。不要让孩子觉得"不坚强"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给孩子留个退路,告诉孩子"如果太疼,也可以伏在爸妈的肩膀上哭,没关系的。"

第四、 绝对不要通过哄骗和收买的方式来达到孩子打针的目的。这是很多家长经常会用到的手段,特别孩子配合父母吃饭、打针等等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你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

或许这样能让孩子听话一时,但对孩子在应对困难的紧张感并没有真正的舒缓,并且会让孩子对警察叔叔产生不好的印象,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要不就和孩子谈条件,假如乖乖打针就给你买玩具,或者带你去哪里玩。这样使孩子从小功利心就重,认为只要自己做什么事,父母就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会模仿父母,所以让孩子从小能够勇敢面对打针这个事情,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和痛苦,孩子长大以后,对一些自己恐惧的事情,能应对自如,并且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