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

10月29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发起的“生态旅游吉林行”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四平市,感受乡村旅游在英雄之城焕发的全新活力。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1)

近年来,四平市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土地中大熊猫”黑土地,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乡村旅游 ”转变,形成休闲娱乐、餐饮住宿、采摘体验、拓展训练、历史文化和民俗、农事体验等6大类型。目前,全市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3家,其中,5A级1家(铁西区航宇生态园),4A级4家(铁东区塔山花鸟园,伊通县世外桃源、马鞍山镇果蔬生态园、颐乐谷山水休闲养老庄园),3A级16家(包括铁西区赵家大院、梨树县孔子文化园等)。2021年1月至9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166.32万人次,收入达2.27亿元。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2)

“赵家大院”坐落于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于2016年开始建设运营,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当时政府为了打造乡多业态乡村旅游,在我们这建了一个集旅游、观光、用餐、住宿、娱乐、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游客来了想吃啥玩啥我们这都有。”平西乡獾子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如刚介绍说,“‘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的体验希望能够让城市里生活的人感受到农家生活的美好。”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3)

在花溪谷示范园区内,“荷兰水果黄瓜”正值采摘季节。据经理许穆介绍,花溪谷示范园成立于2012年,2019年正式投产建设,有37栋智能温室大棚,种有九九蜂蜜草莓、金蜜佳小番茄、荷兰水果黄瓜、蟹田大米等品种,智能温室一年四季都能生产蔬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四季青’。农村慢生活成“假期宠儿”,采摘园也广受游客欢迎。“四月左右,每天的客流量都能达到3000余人,最多的时候20个棚都采空了。”许穆说。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4)

在四平,蓬勃发展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值得一提的还有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现如今,梨树县全国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也成了游客纷纷前来学习打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梨树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齐力说:“梨树模式对于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多积极作用,游客来到展厅可以看到梨树模式的背景、成果等等,能让更多人了解梨树模式。”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5)

“夏季,玉米地里一望无垠的绿浪滚滚;秋天,金黄的田地里满载丰收的喜悦。我们这块黑土变成了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齐力说。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6)

四平市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培育形成了保南村等党建引领型,伊美生态园、春水如嘉蓝莓基地等乡村旅游和绿色农业融合发展型,卧龙泉屯、云翠谷等生态资源型,丛泉湖花海等“网红打卡地”发展模式。以伊通县七星山、伊通河为依托,打造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村、绿色生态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结合结合黑土地特色、关东农耕博物馆资源,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蔡家镇蔡家村;突出红色基因,挖掘党性教育元素,打造红色打卡点颐乐谷山水庄园;组织研发艺祥运笤帚、辽河满族剪纸、刺绣、农民画、铁皮葫芦等地域文化产品8大类100余个品种。

四平市旅游(四平乡村旅游)(7)

据四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家武介绍,下一步,四平市将继续以红色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带动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冰雪旅游。“坚持“三产融合”,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着力推进四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突出科学化,发挥乡村旅游规划引领作用。突出精品化,推动乡村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培育10个以上精品村、10个以上精品民宿、10个以上精品节庆、10条精品线路。突出融合化,推进行业和业态协调发展。突出品质化,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整治乡村环节,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构建“一核、三区、三带”的四平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房子琪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