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1)

平阴地图

【地名由来】

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之阴而得名。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次年属济北郡。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据《平阴县志》:"禹贡东原底干,而邑在东原之阴",故名平阴,此系以"平阴"命名之始。

东原即现今东平,《东平县地名志》载:东平,古称东原。看现今地图,平阴恰位于东平正北,东原之阴当无争议。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2)

平阴与东平位置图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平阴地处济水之南,因济水之阴而得"阴"字之名。现今平阴位于黄河以南,依据黄河夺济入海的说法,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3)

平阴玫瑰

平阴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别称“玫城”,位于山东省西部,距省会济南市60千米,与肥城、东平、东阿、长清等县(市)区接壤。介于东经116°12′—116°27′ ,北纬36°1′—36°23′之间,总面积827平方千米。

泰山余脉纵贯县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黄河流经,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润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中国阿胶之乡、和圣柳下惠故里。

【寻欢文史】

《左传》中的平阴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4)

《左传》

平阴之名古已有之,据《左传》记载: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将唁公于平阴,公先于野井。齐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阴,为近故也。"书曰:"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礼也。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这里是说鲁昭公"三桓专政"时,季平子与大夫郈昭伯斗鸡,季平子给鸡套护甲,郈昭伯给鸡套金属爪。双方结仇,大打出手。郈昭伯向鲁昭公告状,鲁昭公率兵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请求让自己流放、软禁、逃亡都被鲁昭公拒绝。最终季平子联合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鲁昭公,鲁昭公失国奔齐。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5)

鲁昭公逃到齐国,住在阳州。齐景公想在平阴慰劳鲁昭公,鲁昭公先到达野井。齐景公说:"这是寡人之罪,让大家在平阴等我,不过是因为距离近。"《春秋》说:"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是合乎礼仪的。这是因为有求于人,就要先居于人下,这是合乎礼仪的好事。

鲁昭公跑到齐国来,齐景公想在属于齐国的平阴招待他。因为鲁昭公是有求于齐,想让齐国帮助自己讨回公道,因此就早早到达了野井这个地方等着。刘景公为此说,虽然我内心感觉不安,让大家等着我,但求人时要把自己位置摆低一些,这是合乎礼仪的。

【历史沿革】

平阴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期(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为有仍氏部族之北境。西周至春秋初期,为鲁之北境。春秋中期后属齐。秦初属东郡,后属济北郡。西汉(前206年至8年)属兖州泰山郡卢县地。

东汉建武初属济北国。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6)

东汉

三国魏至晋太安二年(303年)属兖州济北国。

晋怀帝永嘉之变以后,平阴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占据。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平南燕至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并入卢县,属兖州济北郡。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至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均属济州济北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其地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属济北郡。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7)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济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平阴属河南道郓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属河南道济州。大和六年(832年)撤平阴县划入卢县、东阿县;开成二年(837年)复置平阴县,属郓州东平郡。

五代时期后梁开平二年(908年)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均属天平节度使郓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属京东路郓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郓州,宣和年间(1119—1125年)属东平府。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至元九年(1272年)属燕南河北道东平路总管府,大德十年(1306年)属行中书省山东西道宣慰司东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山东行中书省东平府,后改属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属东兖道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泰安府。

平阴最早属于哪里: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古东原之北或济水之南而得名(8)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属泰安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州,属山东济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道名变更,改属东临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省道行政区划调整,属泰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属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09月,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日伪统治时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05月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06月划属伪山东省鲁西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06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属泰安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成立,隶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改为泰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04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泰西专署(后称鲁西第一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03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与阿东办事处合并,建立平阿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05月,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撤销平阿县,恢复平阴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07月,属鲁中南第七专员公署(1949年04月改称泰西专署)。

1949年10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泰西专区。1950年05月,属泰安专区。1959年01月30日,撤销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划归聊城专区;09月14日,恢复平阴县,划归济南市。1960年01月22日,划归菏泽专区;03月28日,划归济南市。1961年07月22日,划归泰安专区。

1985年03月27日,复属济南市。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