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蝶变(喜迎二十大蝶变)

喜迎二十大蝶变(喜迎二十大蝶变)(1)

喜迎二十大蝶变(喜迎二十大蝶变)(2)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0年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科技领域全体同仁的共同拼搏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信息通信业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系“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

回望过往奋斗路,扬帆未来笃行时。通信世界全媒体特别策划“‘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信息通信业非凡十年”专题报道,全面展现新时代信息通信业创新奋斗的辉煌成就。

今天发布专题系列报道第十九篇——蝶变!自主创新引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腾飞

文 | 程琳琳

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中国移动通信在变革中实现蜕变和腾飞,铸就了中国科技创新典范。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博士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我国通信企业坚持自主创新,逐步成长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在信息通信领域建立起了“四个自信”。

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建立起了“四个自信”

过去十年,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国通信企业真正从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参与者和跟随者,逐步成长为主导者和引领者,实现了4G/5G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刘光毅讲道,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建立起了四个自信。

一是建立起了技术自信。3G时代,大多数国外企业并不支持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TDD技术本身也不被认可,被认为是小众和冷门的技术,全球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商用了TD-SCDMA。通过4G和5G的发展,我们将TDD技术做大做强,不断挖掘其技术潜力,实现了TDD“由小众到主流、由冷门到热门”的发展,率先在4G中引入的3D-MIMO技术(在5G中也称为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成为了5G的基本配置,TDD制式更是成为了5G的主流。全国各高校为移动通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构建起全球最庞大的移动通信人才队伍,很好地支撑了移动通信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企业也通过和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和消化再创新等,成为通信技术创新的主体,成长为世界一流的运营商和制造商。

二是建立起标准自信,从“参与和跟随”走向“部分主导和参与整体决策”的第一阵营。一方面,中国企业参与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公司数量和代表数量逐年上升,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领导职务不断突破,数量也在5G阶段达到巅峰。另一方面,在整个4G和5G的标准化当中,中国企业的标准文稿数和主导的标准立项数也逐年递增,主导的4G和5G标准立项数占全球的45%,中国企业在标准中的专利占比从4G的25.2%进一步上升到5G的31.8%。

三是建立起了产业自信。在产业方面,实现产业的群体突破,设备整机设计和制造方面全球领先,建立起一条较为完善的端到端产业链,网络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都名列世界前茅。特别是在5G首发频段的选择中,我们坚定地选择sub-6GHz,顶住了来自美日韩运营商和企业的压力,并成为sub-6GHz eMBB产业化的事实主导者,使得sub-6GHz最终成为全球的主流选择,为我国5G发展的领先奠定了基础。另外,在产业链构建和国际化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全球运营商发起成立并主导了推广TDD技术的国际组织GTI(Global TD-LTE Initiative),吸引了全球141家运营商、251家设备商的参与,引领了全球TD-LTE和5G sub-6GHz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推广,成功将中国主导的TDD技术推向全球,全面提升和彰显了中国运营商和企业的行业领导力。

四是建立起网络自信。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建立起全球技术最先进,能力最强和覆盖最广的4G和5G网络,4G和5G基站数超过全球总数的60%,用户数占全球总数的70%以上,中国运营商的市场和产业号召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的技术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球的风向标。

穿越低谷,自主创新引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腾飞

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移动通信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缩影。回顾过去10年,中国移动通信人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一个台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行业的蜕变和腾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开始关注移动通信技术的民用发展。

在2G时代,中国移动通过引入成熟的GSM技术和产业,实现了全国大规模的部署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掀起移动通信发展的高潮。

在3G时代,基于本地无线接入中使用的智能天线和同步码分多址技术,电信技术研究院(大唐)形成了TD-SCDMA技术方案,提交ITU并获得通过,成为全球主流的3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零的突破”;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产业形势、国内产业化水平、以及TD-SCDMA技术本身的复杂度和技术成熟度等影响,TD-SCDMA的发展并不顺利,仅在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在国内乃至全球的3G发展中,都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大多数国际企业的支持,TD-SCDMA的产业化走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使得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基本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面对4G多TDD制式竞争的不利格局,为把中国主导的TDD推向全球,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充分总结3G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发起了3GPP中LTE TDD与FDD的融合,并成功将我国主导的TD-LTE推动成为事实上的全球统一的4G TDD制式,为TD-LTE的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随后的产业化过程当中,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践行新型举国体制,积极推动TD-LTE的产业化发展,并发起成立运营商主导的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聚合全球产业资源和力量,大大加速了TD-LTE的产业成熟,实现了TD-LTE和FDD LTE的同步发展,全球累计部署TD-LTE网络200余个。

“TD-LTE的成功不仅将中国主导的技术推动成为了国际主流标准并走向了全球,更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成长起一批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制造商,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刘光毅讲道。

4G的成功极大增强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信心,开始更加体系化地前瞻布局5G的研究,实现了5G需求、技术和标准的引领,特别是在5G商用频率的选择上,更是保持了足够的定力和技术自信,坚持sub-6GHz优先发展的技术路线,以需求和市场为牵引,成功实现对sub-6GHz 5G产业化的主导,并最终实现5G商用的领先,且我国第一批商用的网络和终端设备均来自国内制造商,我国5G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数规模均超全球总数的60%,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选择正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如今,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导型基础设施。得益于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新型举国体制”、工信部“以建促用、先网络后应用”的积极发展思路以及成功的频率规划,我国4G和5G网络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信息和数据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素。4G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的空前繁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向“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5G立足于将“4G带给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复制到社会的各行各业,通过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等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5G正在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加速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

10年来,中国移动通信行业重要里程碑事件汇总

01

2013年2月

工信部、发改委等6大部委联合成立IMT-2020(5G)推进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02

2013年12月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三张4G牌照,均为TD-LTE制式,在经过规模试验和扩大规模试验的充分测试和验证之后,中国移动成功实现了中国主导的TD-LTE的大规模商用,通过后续的全球推广,TD-LTE技术成为全球事实上的统一4G TDD标准。

03

2014年5月29日

在IMT-2020(5G)推进组举办的第二次5G峰会期间,中国移动代表IMT-2020(5G)推进组发布了第一份5G白皮书--《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系统性提出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愿景,以及技术需求的“5G之花”。

04

2015年2月11日

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5G概念白皮书发布会,介绍了对5G愿景需求、场景与挑战、核心关键技术以及概念的理解,呼吁以“制定全球统一的5G标准”为目标,促进全球业界在5G概念与关键技术方面尽快达成共识。

05

2015年9月28日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出席中欧5G战略合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时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以此为目标,开展规划和组织5G的产业化推进。

05

2016年1月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宣布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

05

2018年6月14日

3GPP全会(TSG#80)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冻结,5G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新阶段。此次SA功能冻结,不仅使5G NR具备了独立部署的能力,也带来全新的端到端新架构,赋能企业级客户和垂直行业的智慧化发展,为运营商和产业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开启一个全连接的新时代。

05

2019年6月

工信部科技司成立6G研究组,开始围绕轨道角动量、可见光、THz等技术组织国内高校和企业开展研究。

05

2019年10月31日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携手四大运营商,宣布5G商用,中国开始5G NSA的大规模商用。

05

2019年11月6日

科技部等6部委联合成立6G研发推进组和专家组,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37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6G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

05

2019年11月

中国移动在广州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正式发布《6G愿景和需求白皮书》以及《6G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

05

2020年11月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先后宣布5G SA正式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SA的国家。

05

2021年9月16日

IMT-2030(6G)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内容涵盖总体愿景、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十大潜在关键技术等,并阐述了对6G发展的一些思考。

05

2022年2月

中国移动研究院举办“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成果发布会,协同清华、北邮、东南大学和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发布了RIS、服务化的RAN、至简无线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的内生AI和数字孪生、物理层AI等一系列6G关键技术白皮书和《影响未来信息通信发展的十大跨界创新方向》报告,并围绕6G愿景、元宇宙、6G网络、6G空口、新平台、新器件和新应用7个大类,展示了17项6G协同创新成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05

2022年6月

中国移动研究院举办“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技术研讨会,发布了《中国移动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是业界第一本系统性阐述6G网络架构设计的白皮书。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清华、北邮、东南大学和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重磅发布了语义通信原型系统、6G通用原型验证系统、面向6G的全频段信道测量平台、智能超表面样机及测试系统、光子学太赫兹通信系统、超高速率可见光通信器件及样机等6项协同创新成果。

喜迎二十大蝶变(喜迎二十大蝶变)(3)

喜迎二十大蝶变(喜迎二十大蝶变)(4)

作者:程琳琳

责编/版式:沈新竹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