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治礼治乐(孔子论武乐)

孔子治礼治乐(孔子论武乐)(1)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八章 孔子适周

王封臣 著

九、孔子论《武乐》

当然,不仅把上面的对话移植了,孔子和宾牟贾的对话还没有完呢,干脆,把他们下面的对话也给移植过去了。但是,不要忘了,移植上面的对话有情可原,毕竟孔子自己承认了——你说的跟苌弘说的一样。移植过去,大差不差。但下面的对话可是新发生的,再移植过去就没有道理了。下面孔子和宾牟贾又谈到什么了呢?

宾牟贾看孔子老是问自己,而且后面两个问题差点没把自己给问倒,于是也想问问孔子,可能是真的不懂,也可能是故意问问。于是,他马上站起身来,“免席而请”,就是避席请教。

“孔夫子,对于《武乐》击鼓警众,迟迟不肯开始的问题,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了。承蒙您所说,苌弘也这样解释,知道的确是那样了。但我不明白的是,敲鼓稍微敲两下,时间稍微迟长一些也就是了,但事实上,整个开头的时间拖延很长,不知道这是为何,何必拖延那么久呢?”

孔子可能也看出来宾牟贾着急了,不然也不会离席跑出来问自己,于是微微一笑,“大夫您先请坐,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讲来!”

“所谓‘乐’是对已发生过的事的形象化再现。如《武乐》开始时,舞者手持盾牌,山立不动,象征武王将有大的行动;意气风发,气势威猛,象征姜太公高昂的斗志;进入尾声时,舞者单膝跪地,象征周公、召公战后治理混乱的国家,使之归于安定。再者,《武乐》共分六章,俗称“六节”。第一乐章,舞者自南而北,象征北上孟津汇合诸侯一同讨伐商纣;第二乐章,象征了讨灭了殷商;第三乐章,象征凯旋南归;第四乐章,象征南方诸国臣服周朝;第五乐章,象征周、召二公为左右二伯,周公居左,治陕以东,召公居右,治陕以西,一左一右辅佐武王;第六乐章,舞者重又恢复最初的队列,表示对天子的崇敬。武王和大将军在队伍中摇铃振奋士气,演奏时也两人提铃,夹列按照节拍,讨伐纣王及其四方附逆诸侯,显示中国的盛大威风。夹舞者分进出击,是为了战事早些成功。成行以后久立不动,是为了等待诸侯兵增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武王在牧野誓师时说过的话吗?武王克殷以后,恢复商初的政治,还没来得及下车,就封黄帝的后人于蓟,封帝尧的后人于祝,封帝舜的后人于陈;下车后又封夏禹的后人于杞,迁徙殷商的遗民于宋,修葺了殷代贤臣、王子比干的坟墓,释放被纣王囚禁的贤臣箕子,使他检视商朝掌管礼乐的官员,有贤者就恢复原来的官位。废除了殷纣王时期的苛捐杂税为老百姓减负,还增加了普通士人的俸禄。渡过黄河,西行入陕,把战马散放于华山南坡,不再用于征战乘骑;把役牛分散放到华山以东桃林地区的荒野之中,不再用以驼载战具军需;战车、凯甲收藏于府库,不再使用;把干戈等兵器倒过来放好,让他们的刃冲里,外面再裹上虎皮,表示定能以武力止息兵事(这就叫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功的将帅,裂土封侯,这种做法叫做‘建櫜(音若高,是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也指古代车上用来盛东西的大袋子)’,使他们象櫜藏兵器一样,把天下的战乱也从此櫜藏起来,不再发生。这样一来,全天下的人都知武王不再用兵了。遣散军队而行郊射求贤之礼,天子位尊居左,歌唱《狸首》之曲,诸侯位卑居右,歌唱《驺虞》之曲,军中那种旨在角力比武的贯穿革甲的射击停止了;让天下贤者人人都穿着裨(音若毕)衣冕冠的礼服,衣带上都插着笏板,这样,那些勇武的将帅自然就会解下长剑,弃武从文;天子在明堂中祭祀先祖,这样起到了示范作用,百姓们由此就懂得了为人子者应该孝敬父母;朝廷行朝觐(音若进)之礼,诸侯自然就知道该怎样做个贤臣了;天子亲自耕种藉田,然后诸侯就知道该怎样敬奉先祖了。以上五项(郊射、裨冕、祀明堂、朝觐、耕藉田)是教化天下最重要的方法。此外,在太学以礼款待奉养三老、五更,天子亲自袒露衣襟,切割牲肉,捧着酱请老人们享用。又亲自执爵请三老五更饮酒漱口。还得头戴冠冕、手执干盾,亲自为老人们跳舞,使他们能欢乐快活,以此教化诸侯要尊长敬老,懂得孝悌。这样,周朝的教化达于四方,礼乐同行天下,为了这些,《武乐》舞初的迟久,不是应该的吗?”

这是孔子与宾牟贾的完整对话,主要是对《武乐》,甚至有人说仅是对《武乐》中的《大武》进行的论述。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第一章 夫子家世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章 “奋”青孔子

第五章三十而立

第六章 齐国内乱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第八章 孔子适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