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七篇晏子(晏子与晏子春秋)

晏子《晏子使楚》,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春秋第七篇晏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春秋第七篇晏子(晏子与晏子春秋)

春秋第七篇晏子

晏子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曷:何。熙:同“嬉”,开玩笑。病:辱。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说:“晏婴,齐国有名的善于言辞之人。现在要来了,寡人想要羞辱他一番,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经过。大王便问,‘这是哪个国家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您又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赐宴招待晏子,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便问:“绑着的人是哪个国家的人?”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罢了,它们果实的味道其实并不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进入楚国境内就偷窃,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了笑,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寡人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春秋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作者不详。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真真假假,主要表现晏婴的聪明和机智,这篇《晏子使楚》就是代表,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春秋时期,士人作为最后一等统治阶级开始崛起,很多谋士能臣游走在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纵横捭阖,各为其主,晏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类故事在《战国策》中比比皆是,全是舌辩之士力挽狂澜的真实案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让我们来一睹舌辩之士的机智和风采,体会他们高超的说话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死后,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不能理政,便由赵太后摄政。秦国便乘此机会,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形势危急,便派人前往齐国求救。齐国发话说:必须得让长安君来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的小儿子,根本舍不得,大臣们怎么劝都不行。这时,触龙来了,他先是不慌不忙地跟赵太后唠家常,还假装舔着老脸给自己十五岁的小儿子谋一份差事。赵太后大为感动,说原来你们男人也爱小儿子啊!触龙说:是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长远做打算,我看您就不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更爱自己的女儿燕后。赵太后否认到:不对,我更爱长安君。触龙进一步说到:不对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就该为他们的将来打算,否则等到自己死了就晚了。现在长安君活得是挺滋润,但对赵国没有任何功劳,等您去世后,长安君该怎么办呢?赵太后明白了,终于同意将长安君作为人质派往齐国,如此一来,齐国出兵,赵国的危机自然也就解除了。

本文也是一样,也体现了晏子高超的说话艺术。

春秋时期,齐景公即位,当时的大国晋国看齐景公很不爽,便派大军压境。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晋国抗衡的,便有意与南边的楚国修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既然有求于楚国,楚王便恃强凌弱,在晏子还未入都城时,就蓄意侮辱;入城后,又全然不顾外交礼节,接二连三地对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抓来了一名盗窃犯,说是齐国人,楚王便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难道本来就善于偷窃吗?”这是在赤裸裸地侮辱齐国,说齐国人全是盗窃犯。晏子不慌不忙,说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罢了。齐国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一进入楚国境内就偷窃,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无言以对。

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谈笑自若,针对楚王诬陷齐国人善于偷盗,晏子引用化橘为枳的故事,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后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国人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这恰恰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全文语言精炼,生动传神,文中所塑造的晏子形象,遇事不乱,娴于辞令,妙语连珠,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