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霸主齐桓公)

前言

周代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建立以来,开始实行分封制,并且一直都是天下的共主,受到各诸侯国的尊重。但这种局面在公元前771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年少数民族犬戎贡献首都镐京,犬戎士兵诛杀周幽王,西周至此灭亡,史称“犬戎之祸”,此后大臣们拥立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随即迁都雒邑,建立了东周,史称“平王东迁”。


  •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周王朝在平王东迁后逐渐稳住了阵脚,但是经此一难之后,周朝的实力贫弱也被各个诸侯国看在了眼里,因此诸侯国之间的离心力逐渐增强。据《中国通史·先秦史》所说,此时的周王朝仅仅可以通过数百年来延续的封建礼制勉强维系着宗法制度,但是这个时候的宗法制已经不复从前那般坚实了。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霸主齐桓公)(1)

齐桓公

随着周天子被犬戎击败,第一个表现出不服从的便是楚国。我们都知道,周朝在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这些诸侯国都是中原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而楚国则不一样。楚国本是南方的一支很大的蛮族部落,并不属于中原的体系,因此其离心力较强。因此在看到周朝实力弱小的真面目之后,楚国在很多事务上都表现出了不服从。


但是此时的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且周氏的嫡系诸侯国依然拥有相当的实力,因此楚国等国家虽然心中蠢蠢欲动但是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 但是除了楚国之外,作为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的齐国,也在这一时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个时候齐国国君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正是这个政治策略使得齐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了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那么这个口号有着怎样的玄机呢,他为何能有这样大的威力?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霸主齐桓公)(2)

齐国国力强盛

首先“尊王”的意思便是尊崇周天子,进而继续维护周朝苦心经营的宗法制度
  •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元655年,周慧王想要另立太子,但这种行为是违反沿用数百年的宗法制度的,于是齐桓公召集了诸侯国会盟于首止,努力劝说周天子停止另立太子,并且,确立了太子的正统地位,此举正是为了将自己塑造成为宗法制度的坚定维护者。
其次“攘夷”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那便是打击诸如犬戎等少数民族势力,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身为蛮族的楚国
  •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不敌,于是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当即决定派兵救援燕国,后来山戎又进攻邢国,齐桓公采纳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的建议,出兵救援,后来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自带兵攻入楚国,当场就楚国不遵守法度的行为进行斥责,直到楚国主动承认自身的过错为止。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霸主齐桓公)(3)

通过“尊王攘夷”,齐国的形象妥妥的成为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因此在道义上占据了绝对的制高点,对于今后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尊王攘夷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在于当时周朝虽然式微,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各个诸侯国依然把周天子当作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此时倘若有人敢于跳出来反对周天子那么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天下人的群起而攻,其结局必然是失败。

而齐桓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借着齐桓公的名义公然的扩张着自己的实力,一来周朝已经衰落,对于齐国的壮大只能是采取默认的态度;而因为齐国有了周天子这一张王牌,其他的诸侯国也就只能默不作声了。就这样齐国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扩张着自己的实力,而其他国家却又都无可奈何。

齐桓公为何是春秋第一霸(春秋霸主齐桓公)(4)

齐桓公与管仲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齐桓公的威望达到了顶峰。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举行会盟,这是齐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盟主身份主持诸侯会盟,在齐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到了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再次召集鲁、宋、曹等诸侯国的国君进行会盟,此后齐桓公已经在实际上成为了天下的共主,齐国称霸。


结语

纵观齐国称霸的道路,我们发现,尊王攘夷的策略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靠着尊王攘夷,齐桓公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周朝宗法制度的坚定维护者,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因此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得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先秦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