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本文要介绍的这个三国成语,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期间。这其中牵涉到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孙权,但结果却影响到了另外两大诸侯,一个是刘备,另外一个则是曹操。先来看原文:

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1)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刘备兵败长坂,正巧遇上前往荆州吊孝的东吴使者鲁肃。鲁肃提出孙刘联合抗曹的建议,诸葛亮便心急火燎地与鲁肃一起来到柴桑面见孙权。其用意很明显,说服孙权抗曹。

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2)

诸葛亮对孙权表示:“如今天下大乱,将军起兵东南,我主刘备在汉水以南招募军队,与曹操争夺天下。曹操已经攻占荆州大部,在曹操强大军力面前,英雄毫无用武之地,故此刘将军不得不退兵夏口以避其锋芒。依照目前的形势,我觉得将军应该量力而行。如果希望以江东之众与曹操抗衡,就应该尽早拿定主意;如果认为力所不及,还不如趁早放下武器投降曹操。而今将军表面上顺从,但内心犹豫不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不久就会大祸临头了!”

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3)

这里要介绍的成语叫做“案兵束甲”,意为放下兵器投降。这句成语也是诸葛亮首创。

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4)

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孙权被诸葛亮之语激怒,当即表示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此后百年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失去了统一华夏的最佳良机。这场战争的主角是孙权,出人出力,但收获最大的却是刘备。不仅因此得以生存,后来还占据荆州数郡并夺取益州,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功劳。

诸葛亮借箭产生的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5)

诸葛亮此行,除了挽救了刘备集团之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此他自己也扬名江东。因为这次会谈结束之后,江东重臣张昭就对诸葛亮称赞有加,孙权也随后派张昭对诸葛亮进行拉拢,想让其转投江东。幸好诸葛亮立场坚定,要不然刘备可就亏大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