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也无心插柳柳成荫(云破月来花弄影)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张也无心插柳柳成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张也无心插柳柳成荫(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也无心插柳柳成荫

  •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他的小令与晏欧并称,慢词和柳永齐名,其词显示了令词向长调发展的趋势。但多写花月之景、男女之情,偏重于清丽纤巧。精心锤炼字句,以善写“影”字而闻名,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那堪更被清明,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画堂春》)等,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词人自己最得意的却是另外三“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古今诗话》云:
  •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子野曰:“何不目之‘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 三“影”之中,当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为最佳,词句见于《天仙子》: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 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词上片言愁,下片写景,伤春惜别,感叹年华,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情怀。
  •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作者最为得意之句,他曾为此而建花月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在于:
  • 一是只7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富于动态美的画面,沈际飞云:“‘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草堂诗余》正集)道出了词句写景自然、妙语天成的特点。杨慎更赞叹道:“‘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词品》)此论亦颇有见地。云月花影,极富形象性,确似一幅美妙的画,但是画只能表现生活或自然的一刹那的情景,所以杨慎发出“画亦不能至此”的感慨。词人所描绘的是一个连续的时间发展过程,云移月露,枝摇影动,这一连串的若干动感的情景,是任何高明的画家也无法表现出来的。
  • 二是这一句还运用了烘云托月之法,写“云破”,实际是为了写“月来”,“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固然是美的,但总有一种孤寂之感,而明月冲出云层则显得月光更明亮,月影更美好,因而也就更富于诗情画意。所以说,只有写了云,才能烘托出月色之美。同样,写“影”也是为了写“花”,惟其“弄影”,才得以显示出花的美好。月光照在花上,花影又布在地上,词人由“影”及“花”,又由“花”及“月”,从中可以想见词人俯仰之状。不论“云破”,还是“月来”,还是“花弄影”,其中又暗含一个“风”字,惟其有“风”才有这一系列的情景,所以说写“花”又是为了写“月”,写“月”则在于衬托“云”,“云”又显示“风”,由“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春残,于是词借以烘托了人物惜春的情感。
  • 三是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清风撕破了白云,月儿探出头来,花儿在月下风中婆娑起舞,这是多么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啊。尤其是“花弄影”更可谓妙趣横生,一个“弄”字,尽传精神,赋花以情感,好像花儿也因春之将尽而显示着美丽动人的姿态,又好像是花儿也在顾影自怜。所以王国维认为这一句“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王国维拈出“弄”字做文章,可谓独具慧眼。
  • 这一千古名句虽然为很多人所倾倒,但也有不以为然者。吴幵《优古堂诗话》云:“张子野长短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往往以为古今绝唱。然予读古乐府唐氏谣《暗别离》云:‘竹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意子野本此。”诚然,张先词句与唐氏谣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张先词后来居上。唐氏谣“风动花枝月中影”目的在于反衬“竹弦暗断不见人”,也即以景物的描写反衬音乐的效果,有似于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又有似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而“云破月来花弄影”则以美景反衬春残,意义是逐层推进的,以“弄影”来写花艳,以“云破”来写“月出”,又以此二者来反衬风,最后又衬托出惜春伤残的情感,这些显然不是唐氏谣所能比拟的。至于字词的锤炼,那就更不是唐氏谣所能望其项背的。所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其巧绝工精而为千古传诵。
  •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曾受到王国维的盛赞:“‘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二人也因此而分别被人称作“红杏尚书”和“弄影郎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遁斋闲览》:
  • 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遣将命者谓 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 当时传为美谈。张先的“影”字句还有:“棹影轻于水底云”(《南乡子》),“风影轻飞”(《采桑子》),“苕水天摇影”(《虞美人》),“梧桐双影上珠轩”(《虞美人》),“草树争春红影乱”(《木兰花》),“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等等,或者以设境的美妙见胜,或者以发语的新巧见奇,或者以形容词渲染,或者以动词振拔,几乎是影之所至,妙语随生。尤其是“无数扬花过无影”与“堕轻絮无影”相比,决不逊色;而“草树争春红影乱”的绚丽与“隔墙送过秋千影”的清倩较之《古今诗话》所列三句,似有过之。
  • 张先的《一丛花令》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的句子,被贺裳誉为“无理而妙”,张先又因这几句词被人呼作“桃杏嫁东风郎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