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的好文章(荐书从我见)

陈道明的好文章(荐书从我见)(1)

文/庞惊涛

青年学者、作家赵琨的著作《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10月)作为国内目前第一部剖析陈道明表演艺术的作品,在给读者提供专业、全面、深入、精细化解读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文体学归类上的难题。这究竟是人物传记还是艺术评论?或者是融合了人物传记底子的文化随笔?

本书是在国内图书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后浪电影学院”书系之一,后浪选题策划人自己给出的陈列建议是“传记、影视、畅销”,戏谑言之,充满了“墙头草”和“骑墙派”依违两可的“狡黠”色彩:既不甘心被普通的明星“传记”这一印象标签套牢,又不愿在“影视”这个二类取向里弱化了“陈道明”这个大IP(陈道明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为中国影视界标杆性人物,从艺几十年来成就巨大,获奖无数)带来的潜在影响,最后还要“副翼”一个时髦的“畅销”,真可谓“精致的不老实”(钱锺书《围城》自序中调侃语)。策划的刻意,在图书营销至上时代,实在可以说是无可厚非。

两相比较,我更喜欢作者写作的率性和自然——他显然并没有把这种末端的文体学问题作为一个问题。他将喜好、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关注和精深的研究,再挟热情、才气、勇气和蛮力以及巧手绣花的功夫,穷8年(2013-2020)精力,将陈道明40年演艺生涯及几十部影视剧作品熔于一炉、烩于一锅,抽丝剥茧、去粗取精,一心一意、九蒸九制,最终“我见”出了一个别样的陈道明及其“艺术人生”。其艺术研析高标见技,直立树伟,行文旁征博引、从容熔铸,提炼精到精炼、睿智明断,诚为陈道明表演艺术研析既开风气、复集大成之作。

此书之成,或天所假,没有对陈道明演艺的深沉喜爱,是无法遍览陈氏从艺40年来所有50来部影视剧集、海量访谈文字及影像资料的,更是无法花8年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的,仅仅这份投入与坚持,就当令人为之动容。

不了解赵琨的读者可能会以为他是影视圈中人,或者是戏剧学院表演系专业出身,最起码,他应该是艺术门类相关从业。殊不知赵琨其实是一个审计专业、成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的80后理工男,个人经历里既无影视圈经验,也没有表演天赋。他所凭借的,不过是兴趣、热情和耐力。他通过深度阅读中外表演艺术大家的著作,逐帧逐帧观看品嚼陈道明影视剧作的画面,一篇一篇搜罗陈道明接受的公开采访,然后综合运用影视戏剧、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积累,对陈道明的表演艺术进行赏析、提纯和概念设定。赵琨这一整套可称为“微分子作业”的过程,既有阐幽发微,将陈氏表演的精微深美准确捕捉、深度抉发从而彰显于众;又有不惮批龙鳞的愚直,对陈氏表演或处理思路中的一些他认为的不妥之处,也提出了率直的商榷批评。可以说《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既是陈道明表演艺术的赏析大全,也是一部理工男向表演艺术研析者的进阶史。

问题是,赵琨的“我见”能否成为公众的“共见”呢?或者说,赵琨的“我见”能否经得起专业赏析和公众共情的检验?这些文本在形成《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一书前,赵琨曾以“荞麦花开”为笔名,在“知乎”上专开了“陈道明表演艺术赏析”专栏,本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曾在知乎上发表过。从网友的评论和响应程度来看,他的“我见”是有价值的,“比陈道明更了解陈道明”等乍一看“夸张”的网络评价,使他“陈道明表演艺术赏析”的知名度和品牌度逐渐形成。从网文最终落地为《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这本书,可见他的“我见”经受住了“共见”的检验。

而陈道明本人对赵琨的“我见”所持的态度,则更显示出了赵琨“我见”成为“共见”的价值。坊间流传着一个传言,赵琨“我见”的写作虽然出于自我命意,但“知乎”的影响早已经被陈道明本人所洞悉,并电邀赵琨赴北京吃饭(喜感也体贴的是,来回的飞机票陈老师“报销了”)。一夕快谈,赵琨的部分“我见”被传主的“主见”部分认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便以陈道明自己,今日之陈道明,也无法完全“准确”地“复盘”昨日之陈道明。所以任何来自他人的观察,都不可能为“传主”百分之百认可),这等于是传主和作者关于“共见”的一次访谈,作为“共见”的一部分内容,它融化在这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表演艺术赏析之作中。

窃以为,赵琨对陈道明“达斯汀·霍夫曼式”及“罗伯特·德尼罗式”两种导向兼融的表演实践,对陈道明“表演到表达”的转化,对陈道明“艺术人生”的总结等,都因为既有理论导向又有赏析导向而具备了“共见”的较高水准,更由于他篇篇有理、句句融境、字字到情的写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影视剧赏析,而有了文学与艺术兼美、高雅与通俗融通的艺术评论气象。书中用将近一半的篇幅,丝缕一般解构《围城》《手机》两部剧集的表演精道之处,其对陈道明表演艺术的研习,尤为具眼,深受启迪。

但如果仅仅把《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看成一部研析陈道明表演艺术的著作,则不免有取向“低见”之嫌。本书的“高见”之处正在于,它以陈道明的表演艺术研析为出发点,熔铸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审美和精神向往,以及对文化自尊文化深度等重大命题的深度叩问和努力探求。以陈道明之演艺为切口和通道,打开了一个更大的融贯了文、史、哲、艺的宏大世界,这种写法既远非一般的人物明星传记所及,也非常规的戏剧表演研究专业著作所能限。可以说,由陈道明的演艺出发而及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才是本书的真正命意所在。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缘何在陈道明表演艺术研析中,要“妄攀”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等贤哲来“帮陈道明站台”,原来此中有深意存焉!

但这样的“高见”却是本书最难成为“共见”的一部分。大多数读者,仍然只能在本书里看到他自己喜欢看到的那一面:表演艺术爱好者在这里看到了理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看到了一段和影视剧作相关联的历史;而掌故爱好者可能在这里读到了有关陈道明的谈资;而陈道明的拥趸在这里可能会生发出“原来如此”的顿悟。至于将陈道明作为“引子”,引向更高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审美和精神向往,则可能是残酷的“知音世所稀”。所以,赵琨才谦卑地坚持以“我见”作为书名的关键词。他相信,作为影视艺术研究评析者,在艺术之内,他是骄傲的王者;而在艺术之外,跟传主陈道明一样,他同样也是无奈于这个年代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