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关联采购人情况(采购品保厂商互不相让)

【推荐语】“学会沟通,采购轻松”,这是我一直想开的课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供应商关联采购人情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供应商关联采购人情况(采购品保厂商互不相让)

供应商关联采购人情况

【推荐语】

“学会沟通,采购轻松”,这是我一直想开的课程。

为什么想开这个课程,因为我的感受是,要想采购干得好,必须沟通得好,沟通不好,往往干不好。

—宫迅伟

在采购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些非标定制品,采购量小,采购员费尽口舌和厂商沟通, 勉强同意帮忙给我们定做,结果交货品保验收时,一个非关键指标不达标,被要求退货。

又因为是按要求非标定制的,厂商也可能是首次制作,希望可以让步接收,下批产品再改善。品保又比较守原则,丝毫不妥协。

采购、品保、厂商三方各有原则各有难处,互不相让,使问题陷入了僵局。

这种状况想信很多有定制需求的采购人都遇到过。

我来讲讲,我们最近实际发生的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化解的。

前几天,生产部门紧急请购了一款非标的铜材料,原来的铜材料供应商在山东某地,因为近期环保科稽查,被整改的停产了。

危急时刻,紧急启用了“备胎计划”,与之前开发的备用供应商沟通,对非标定制材质要求、尺寸、外观、硬度等各项参数做了确认。

相对原供应商,新供应商产品质量有一点小差距,但在原供应商不能供应的情况下,只能培养这家供应商。

因为是非标件,没有现货,经过现场、技术、品保、采购共同确认之后,暂定了一小批试制,约定一周到货!

怎想到货之后,品质检验过程中,大部分参数都能满足要求,唯独一项硬度未达标,与供应商订货时,的确有要求40度,到货检测是38.5度,数据在这里,被判要求退货。

因为此材料是非标件,按要求厂商是未达标,但所有的尺寸参数还有要求是我们提供的,厂商也是首次制作,数量只有一小批,直接粗暴的退货,对厂商后期积极性也是一种伤害。

怎么来化解这个问题?

宫老师一直教我们,要将知识结构化,找到我们思考、处理问题的一些底层逻辑。

在这次异常协调沟通中,我牢记这一教诲,采用了一个有效沟通技巧工具一一GROW沟通模型,成功的化解了这次危机。

GROW沟通模型,代表如下的意思:G一Goal(目标)R一Reality(现状)O一Options(选择)W一Will(意愿)

1GoaI(目标)

这是我们使用这个工具的关键,如果在沟通前,你都不清楚自己沟通的目标是什么,那就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我给几个参考的问题点,可以供同行们借鉴:在沟通中,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有什么具体的,可衡量的标准?打算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

注意,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对方有与你不同的目标,不要轻易去做评判!否则会增加对方的逆反情绪!

本案例中,采购想要达成的目标很明确:在临时满足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品保暂接受这批料, 同时,给厂商一个积极的信号,努力改善,厂商在后期更会支持采购的工作!

2Reality(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是带着主观情绪的,当一方情绪对立时,另外一方通常也会跟着强势,互相情绪攀升,就会导致问题进入死循环。

这个环节需要我们冷静的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目前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你烦心?你目前做过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这个事情都与谁有关?他们分别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曾经做过什么努力来改变?和我自己有关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这个事情的现状是:1,所采购的是辅助物料,用于一款抽型模具的配件;2,必须得承认,因为硬度未达标拒绝收货,品保的立场没有错;3,品质不良(材料硬度略低于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一一模具量产的抽型数量由原来的2000次可能下降为1500次;4,退货会带来的影响一一模具不能制作,量产数量为O, 现有的厂商可能拒绝再次合作。

3Options(选择)

这是我们达成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引导对方做我们所期望的选择?了解现状之后,有哪些可以实际的备选方案?

这里我能提供的一些思路有:我手上有什么资源?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别人曾经用过的一些解决方法?我可以找谁帮忙?如果这样做,后果是什么?会对哪些环节产生影响?这个影响我们可不可控?

根据上面我们分析的现状,我们看出,如果退货,则产生的影响是:1,量产不能正常进行。2,唯一的备胎供应商会拒绝后期合作。

第一种影响产生的后果是对现场生产不利,第二种影响是对采购培养备胎供应商不利!

而如果这批料收下,对于使用部门来讲,至少可以先满足量产,对现场部门是有利的,但是,作为品保这边来讲,没有一个发起单位给这个事情做背书/特采说明,从他的立场上,他是没有办法将不良品放行的,这是品保的困难点,而采购作为购买部门也没有权限要求特采(相反,为供应商讲话过多,还容易被内部质疑)。

怎么办?有什么资源我们可以调动吗?一一我想到了可以找使用部门出来帮忙协调。

4Will(意愿)

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备选方案之后,让对方选择,对方行动的意愿有多少?这决定了我们的目标达成的几率。

这个环节我们需要思考的环节有:给出的选择建议需要他什么时候行动?他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这样做对他的帮助有哪些?他需要怎么做这个事情?如果满分十分,他做这个事情的意愿强度有多少?如果低于六分,我们如何调整方案来提高他的意愿?

按照上面案例的分析,如果因为这块料导致生产延迟,那么他当月的交货延迟率可能就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到他的生产绩效。

如果能够临时将这块料用上,用于满足交付,对现场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硬度问题后期可以再慢慢改善!

但它需要哪些支持呢?经过和现场生产主管沟通,他也想出面协调,但需要有一个“机会”。

此时,采购就需要来给他创造这个机会!

一封邮件出去,将现在的状况问题点、可能的影响都邮件中写清,抄送给品保、技术,当然还有使用部门主管。

使用部门顺势对邮件做回复,以满足生产需求为首要任务,建议此批物料先进行特采,品保以此邮件为依据,顺势放行,问题迎刃而解!

当然,后续要求厂商整改的部分,采购沟通也非常顺畅,这里就不再做多阐述。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案例中,厂商的硬度不足,对使用的影响只是产量适当减少,并不会影响到量产产品的最终品质。

如果是关键的一些核心指标,对于成品的品质会产生影响,则采购还是需要把握原则,怎么办?一一同样采用GROW模式,反向对供应商展开沟通!

祝朋友们最终都能达成我们的目标!

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Vince,来源:宫迅伟采购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