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

在北京,长城脚下的文化村落,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长城文化。2022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关键之年。本周,2022年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在北京延庆举行。从2019年到现在,北京已经保护了包括箭扣长城在内的50余个项目,设计了重点的敌楼、城堡60多处。长城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长城脚下的村落,保护长城的漫长岁月

从蜿蜒山路来到三面环长城的北京延庆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砖建筑风格的村落里,一处李自成闯关的城墙遗址就在村子中心位置。来到通往残长城的山路入口,年近八旬的梅景田老先生正从山上走下来。至今,他自发保护长城已经有近40个年头。

梅景田:“我从小时候就在长城边上长大的,那会儿周边长城除少数自然坍塌外,几乎挺完整的。从八零年初开始上长城,隔三差五的去,对这些游人进行宣传教育,‘上长城玩,别损坏长城,别破坏’。国家文物,给咱们后代留点财富。”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

石峡村里李自成闯关城墙遗址/记者拍摄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2)

石峡村长城步道入口/记者拍摄

家人说,梅景田多年来对长城的守护,都是在做一些“细微小事”。

梅景田家人:“有的游客刻字他就阻止。有的还在上面搭帐篷,他就管。有时候那个山间小道里他就清理长城的杂草。长城砖松动了,他就给摆上。”

2004年,梅景田带头,在村子里成立了石峡村长城保护协会,发动全村义务保护长城。

梅景田:“因为我们有人员条件,大部分村民都是看山防火的。我就跟村委会协商,跟大伙开个会,看自发的谁乐意报名参加长城保护协会。”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3)

梅景田在长城巡查/受访者提供

目前石峡村经过培训考核的长城保护员7名。村民张淑敏从2016年加入长城保护的队伍,越来越热爱这份差事。

张淑敏:“以前那些人都在长城上做生意,特别乱,现在没有了,环境特别好。我们尽量是勤上去观察,下过雨经常去看。前年13敌台上面塌落,后来长城小站的去上面给修补了,这回挺坚固的了。以前梅老先生就一个人,我们是学长城知识当长城保护员之后,都喜欢这些长城知识了。”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4)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5)

长城保护员张淑敏/受访者提供

石峡村以漫长、深厚的长城保护底蕴,和系统的传承基础,成为今年延庆区打造长城文化村的试点。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介绍,石峡村将成为不同于八达岭长城传统景区的体验性的开放平台。

于海宽:“从去年开始,请了一些机构,对石峡村进行了一些文化的提升和展示,做了一些标志标识体系、文化墙,还有一个乡情村史陈列馆,开辟了一个小的长城文化展厅,还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结合到这个长城文化当中。村民自己还编排了一个叫将军巡关的实景表演小节目。发展目标就是以长城文化为主线,打造长城文化村。”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6)

石峡村村史博物馆/记者拍摄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7)

石峡村长城文化展示/记者拍摄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8)

延庆八达岭镇百年古村石峡村/记者拍摄

万里长城的保护实践

延庆境内长城179.2公里,是万里长城北京段的代表性段落之一。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以其磅礴的气势,壮美的景观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无数中外游客来京的必选打卡地。迄今为止,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客超两亿人次。

开展长城文化带建设,首要任务是长城遗产安全。2018年以来,延庆区累计修缮长城墙体19782延米、敌台91座、城堡15座;其中修缮砖石长城18974延米,占全区砖石长城的71.3%。并且利用无人机搭载专业设备对全部20多公里砖石长城进行拍摄,建立精度达到厘米级的全国首例长城三维模型,推进“数字长城”建设,推动长城文化传播的信息化。于海宽介绍,今年,长城保护工作从抢险性保护进入研究性保护。

于海宽:“针对‘八达岭长城传说’非遗,在八达岭景区核心区域开辟了一个‘八达岭长城传说’的研究中心,后续把跟延庆长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说故事、手工艺、民间的民俗,还有民宿或者旅游的资源整体的结合,向公众展示。

再有一方面是大庄科段长城的研究性修缮,后续打造为北京明长城修缮、保护的研学基地,为后续的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一个规范,或者可以遵循的一套标准体系。”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9)

大庄科长城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个项目是八达岭长城碑刻的微痕提取,对于一些看不清的碑刻文字,首次把精细的微盘提取技术运用在长城诗碑上,辨识出很多内容,超过了以前对长城的认知。北京建筑大学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说,后续的项目成果将会对公众有更多吸引力。

汤羽扬:“微痕扫描的长城碑刻基本都能解读出这块石碑的内容,也是文化的发掘,就是长城上面的这些碑刻其实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最真实的记载,需要特别发掘。”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0)

嵌入碑廊的九眼楼诗碑字迹难以辨识/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1)

数字黑科技处理后文字显现/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2)

九眼楼诗碑电子拓片和辨识录文/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长城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好长城文物本体,也要保护好长城文物本体附存的环境。把长城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延庆区大力改革。2019年6月,八达岭水关长城和古长城并入八达岭长城管理处统一管理,加强了八达岭开放段长城的保护管理力度,八达岭长城景区的长城保护长度和游览面积大幅增加。

延庆区副区长任江浩介绍,在此基础上,延庆区启动八达岭长城5A景区升级工作,打造八达岭长城文化街,同时升级水关长城、古长城旅游配套设施,联通青龙桥旅游线路,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组团式建设发展模式,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任江浩:“景区规划面积增加了1.25平方千米,管辖长城增加了18.53千米,开放段增加了7.62千米,不仅大幅提高了游客的旅游舒适度,长城管理体制和机制也得到了有效优化。”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3)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4)

八达岭长城景区/八达岭长城官微

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重要窗口,今年4月初启动全面改造提升。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介绍,改造后,长城博物馆将降高增宽,建筑面积从现在的4000平方米增加到16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从16米降到9米,展示方式将变成室内外结合,在博物馆的屋顶将能够看到整个八达岭长城。

董耀会:“以往的博物馆建设都是先把建筑盖好了,根据建筑的空间再研究展陈。这次展陈跟场馆的设计同步进行,有更好的契合度。特别是下边的酒店全都拆,其他商业业态的建筑都拆了以后归到博物馆的整体,比原来扩大建筑体量,扩大了展陈空间。”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5)

中国长城博物馆/来自网络

长城文化带建设的北京经验:文化驱动力

2008年,长城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现在,长城已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指出,长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保护长城、推广长城文化的北京样板、北京经验也正在形成。北京建筑大学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介绍,从被动性保护转向主动性、预防性保护,北京在怀柔区完成了“北斗 加速度针”监测,分析车辆、风力、降雨等对长城的影响。

汤羽扬:“我们在北京做的这些点可以在各个区复制,怀柔的预防性保护监测明年准备在昌平做,延庆的碑刻可能明年到密云去做,就是我们找点来做样板、推广,然后进一步形成北京经验。“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6)

长城/北京延庆公众号

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要挖掘文化价值。八达岭长城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通过文旅融合,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在长城保护方面有更多体验和参与。延庆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叶大华表示,延庆区把长城文化带建设作为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领头雁。

叶大华:“开发‘夜游长城’体验项目、‘长城礼物’文创产品等长城研学消费新产品,举办‘长城内外 冰凉夏日’文化旅游消费节等一系列长城旅游新业态,‘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良性循环逐步呈现。”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7)

夜游长城/八达岭长城公众号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最新的文化战略工程之一,涉及15个省市区的建设工作都已经铺开。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北京正在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合作。

陈名杰:“长城毕竟涉及到15个省区市,我们要加强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前不久我们跟河北、天津签订了京津冀长城保护共建协议。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推动15个省区市不断围绕长城来开展交流合作,形成合力,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得更好。”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8)

嘉峪关长城/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在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看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在于,改变大家爬长城的单一模式,既保护了长城,又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感受长城的历史及文化,通过长城文化发掘坚定的文化自信。也以此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让长城区域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长城保护利用的成果。

董耀会:“现在长城国家文化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文旅融合发展,其实就是让旅游有文化,让文化好玩。能吸引人,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比如八达岭现在这个少年使者活动,要完成很多的任务,让体验感的增强,那么在体验过程当中增加文化的感受。”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19)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20)

八达岭长城少年使者活动/来自网络

如同长城脚下的村落,北京延庆的石峡村,村民们的信念和情怀很容易就会感染人。游客来到这里,看到原生态的残长城,对长城文化也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游客:“石峡长城脚下的这个村,比较传统的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弄得还挺好的。残长城因为保留得比较原始,相比八达岭长城有不一样的感觉。比较原汁原味,觉得当时修这长城确实是挺难以想象的,反正得亲身来看,听说什么的都不太能够感受到。”

游客:“当地的民风,当地的建筑,让我们知道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人与自然和历史的一种融合。感受长城文化是可以给我们现代文化的传承。”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21)

延庆石峡村/记者拍摄

记 者 | 任雪娇

编 辑 | 朱艳婷

主 编 | 程 艳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古老与现代共生)(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