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中的经典语录(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

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之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中的经典语录(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1)

走到今天,成为当下的我,是之前在哪个时刻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原来的轨迹呢?

在上大学之前,可能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有着同样的道路和目标,那就是考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说,可能成绩好,也可能成绩不好,但总归都是以高考为努力方向的。那个时候要想去做点什么不同的决定,在父母看来就是惊世骇俗,是绝不可能允许的。

上大学之后,蝴蝶的翅膀就开始扇动了。

我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到了一个新的城市,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竟然可以逃课,竟然没有晚自习,随便玩、随便吃,敞开了睡觉。放纵一段时间之后带来了旷日持久的迷茫和空虚。

《中国大学生成长白皮书》数据显示,95.7%的大学生存在迷茫和困惑,其中大一、大四的学生尤为明显,特别需要他人的引导。幸好,迷茫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

大二的那年暑假,一直向往德国的我心血来潮,跟着同学跑到了北京学德语。在那个班上,认识了一位博士姐姐,那应该就是我个人命运里蝴蝶效应。

课余时间聊天,她劝我来北京继续念书,“你在北京念了研究生之后,再去哪个城市工作都很容易,如果你留在南方继续读书,毕业后回北方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现在想来,当时她的话很朴实,而我又天真、又迷茫,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当时觉得她说的都对。也就因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之后决定考研,也就有了我在北京学习工作了11年的经历。

听起来很神奇,这么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我没有去对比过留在南方继续读书和来北京读书的区别,什么研究方向、什么未来发展,都没有考虑,就只是听了她的意见。如果我当时没有心血来潮地跑来北京学德语,如果我没有恰好座位和她挨着,可能我就不会认识她,也就不会选择来北京。不来北京念书的话,我大概就不会留在北京工作生活,可能留在了大学的所在地南京,也可能回到了老家、陪在了父母身边。

与潇洒姐不同,她的“蝴蝶效应”使她去读了研究生,并创办了“趁早”这个文创品牌,她想到如果没有这个蝴蝶效应还是挺后怕的,怕一切都不曾发生。

而平凡如我,如果那个“蝴蝶效应”不曾发生,平行时空里的另一个我会有不同么?也许就是换了个城市、换了份工作的不同吧。但是我的日子其实很普通,没什么可赞颂,即使换了这些,我依然觉得生活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无可赞颂、也谈不上多遗憾,更谈不上后怕这一切不曾发生。

也许我和另一个我会在某个场合碰面,握手、微笑,彼此都会和对方说,我过得还可以,你呢?

*坚持打卡100天,今天是第15天,蝴蝶效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