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

最近和朋友小聚聊天,听说了一件蹊跷的历史趣闻。

朋友一家人随旅游团去江西九江游玩,在参观“琵琶亭”景点时,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给游人们讲述起有关琵琶亭由来的故事。

其中,谈到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写的琵琶女时,真是令人脑洞大开。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1)

据导游小姐介绍,琵琶女是缅甸人,当年跟随父亲往返长安做玉石生意,后来路遇劫匪,流落长安才成了歌女。

多年以后,也才有了琵琶女与白居易的偶遇渊源。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女的身世是这样说的:“自言本是京城女,曾在蛤蟆陵下住。”

然而,导游小姐说她是缅甸女,是有意编造琵琶亭的神秘之感,还是旅游文化的确凿有据呢?

01 白居易与骠国乐的机缘

要想弄清楚琵琶女是不是缅甸人,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缅甸的历史。

中国古籍中,缅甸在汉代称掸国,唐代称骠国,宋代称蒲甘,明代始称缅甸。

在缅甸早期国家史和缅甸文化史上,骠国(公元前后到9世纪)具有重要的地位,初步奠定了缅甸历史发展的核心地域、族群和文化基础。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2)

按照《新唐书》的《骠国传》史籍记述,骠国北接南诏(中国云南),在地域上正处于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通的从中国四川到印度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与古代中国的关系密切。

公元801年,骠国国王雍羌派遣以王子舒难陀为首的使团乐队来唐朝朝贡,作梵歌叠舞,申请作“唐外臣”。

著名演员于荣光、秋瓷炫主演的《舞乐传奇》就是这段历史故事的真实再现。

当年11月到达南诏首府大理,12月到达成都,次年2月到达长安。随行的有乐工35人、乐器22种,献乐12首。

其中,在这22种乐器中,《新唐书》详细罗列了19种,共计38件,详见下表: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3)

从上表可以得知,骠国所进贡乐器就有龙首琵琶和云头琵琶。而他们带来的“骠国乐”轰动长安,受到了唐宫廷和当时文人学士的欢迎。

唐德宗对骠国乐也是赞赏有嘉,令当时的校书郎白居易写信给骠王,称赞唐与骠的友好邦交,并封雍羌为检校太常卿,舒难陀为太仆卿。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4)

同时唐代文人们记下了自己对骠国乐的感受。白居易、元稹都作有《骠国乐》,这些文字一直传诵至今。

其中白居易所写的是新乐府诗《骠国乐》:

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贞元十七年来献之。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杖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

须臾百辟诣阁门,俯伏拜表贺至尊。

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

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

体生疾苦心憯凄,民得和平君恺悌。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叹。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

可以说,没有现场的闻听观赏,白居易写出如此震撼人心之诗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其中的“玉缧一吹椎髻声,铜鼓千击文身蛹,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擞龙蛇动”,白居易也见证了骠国音乐水平的不同凡响。

这其中也包含了骠国乐之“琵琶曲”。

从史料记载看,白居易是深谙音律的,骠国乐之鲜活新奇,之曲婉调转,也是给白居易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琵琶行》写作的难言之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这时距离骠国来朝十四年之久了。

我们再来看看《琵琶行》的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

从诗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白居易送别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5)

白居易离开京城长安快两年了,仍然能听出琵琶曲的韵味应该属于长安京都一派的。

一般的俗乐是无法引起“音律”行家白居易共鸣的,古代是这样,现在也如此。

白居易在不经意间就听出了曲韵分别,不可说不是高手,正因为白居易对音律的精准专业,还有他对骠国乐的记忆犹新。

据“缅华网”记述,历史上,尤其是处于骠国时代的缅甸人崇尚自然、纯朴,表现歌曲上不重视气势音量,音域的宽度,着重内心的表达,温柔宛约的吟唱是一大特色。

白居易恰逢贬谪江州(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心情十分低落,温柔宛约的骠国乐也正可以给他以心灵的慰藉。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6)

况且也会使白居易回想起十四年前的热闹精彩场面,发出“此曲只属骠国有”的感慨吧。

十四年前的现场赏乐,十四年后的旧曲重温,不也是一种巧妙的契合吗?

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没有确切点明,也是有他的顾虑。当时是唐德宗执政,现在是唐宪宗为皇,自己刚遭陷害,又何必再添新的“莫须有”呢?

03 宫内女乐师郑中丞的骠国乐

唐文宗时期著名琵琶女郑中丞用过的“小忽雷”也就是龙首琵琶,据专家考证,是缅甸民族乐器,也是缅甸、印度、中国文化交融的产物。

前文笔者也引用《新唐书》作了交代。

历史上,郑中丞还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7)

有个士人小官梁厚本,正在宫外护城河垂钓,看到飘来一个大箱子,赫然发现箱内有位气息奄奄的艳装女郎,动了怜悯之心,抱回家中将女郎救活过来。

原来女郎名叫郑中丞,是宫中弹奏琵琶的女乐师,不知何事触怒龙颜被赐绞死,宫中侍女怜之将其“尸”置于箱子中,随护城河飘出宫外,终命不该绝,被救“重生”。

梁厚本未有家室,琵琶乐女感恩图报下嫁于他。夫妻二人每遇良辰,饮于花下,酒酣之时,郑中丞便怀抱龙首琵琶小忽雷,朗弹数曲。

这一天,有黄门放鹞子(也就是太监放风筝)路过其门,在墙外偷听,自言自语:“此郑中丞琵琶声也,骠国乐也。

回宫后,报告给了皇上。

唐文宗深感震惊、更为迷惑,立即宣召梁厚本进宫。

梁厚本跪在文宗面前,面如土色,如实供出了救郑中丞并纳为妻的经过。

文宗拍案而起,仰天大笑:“免厚本无罪!”并赐金银财宝。

不过,唐文宗又令他立即将郑中丞送回宫中,派黄门小太监前往迎接。

据《乐府杂录》云:“自赐郑中丞缢死,文宗方是追悔,获知得救,至是惊喜。

白居易的琵琶女指谁(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8)

唐文宗在位时间为公元826年至840年,正是白居易54岁以后的后仕途时期。

皇宫内的郑中丞所弹奏是骠国之乐,乐器也是骠国所独有,能达到如此熟练精巧程度的,也一定是骠国乐师所为。

我们再来过滤一下开篇的疑问,那位导游小姐关于琵琶女身世的说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梁厚本能娶逃亡的郑中丞为妻,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也一定是年老色衰之后,“老大嫁为商人妇”的。

因此,白居易诗中琵琶女“半遮面”的身世也梳理清楚,她原本就是缅甸人

文|鹤鸣甘棠

参考资料:贺圣达《缅甸历史文化发展及中缅交往》、陈序经《骠国考》、《新唐书》、《乐府杂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