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树带你看有趣的汉字演变(你熟悉的汉字原来这么有趣有字如是)

汉字树带你看有趣的汉字演变(你熟悉的汉字原来这么有趣有字如是)(1)

前不久,上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海子公园游玩,园内花草繁茂,景色宜人。但给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公园路边一排原木搭成的雕塑,分别是森、林、木三个字,最后是个十字架,象征地球上的森林、树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树,在《说文解字》中很简单:“树,生植之总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树,播种、培育、种植等农事的总称。”

虽然树越来越少,但目前还没有人不认识树的,也几乎没有人是不喜欢树的。无论是林中树木森森、还是街道边树木成行,还是房前屋后树木成荫,也无论是结果之树还是无果之树,树给人的感觉就是荫庇之所、是心灵的宁静,是葱茏的希望。

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无论贵贱贫富,人们都喜欢房前屋后种点树。女人们习惯聚在树荫下纳凉谈天,手里的活计也不闲着,剥毛豆、纳鞋底、织毛衣、奶孩子,家务活和家长里短都在树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就连男人干农活累了,也过来抽根烟,搭个讪,开个玩笑,只觉光阴停滞、岁月静好。我们这些孩子也会每年攀折几根柳条,随意插在门前的斜坡上,几年后就是撑天大树,很有成就感。当时最令人垂涎的是村中央一老奶奶家,有个大院子,不仅月季、茉莉、菊花争奇斗艳,而且桃树、李树、枣树每年压满枝头,溢出墙头。虽然老奶奶年年把果实分给我们小孩,但我们还是喜欢翻墙进去偷吃的感觉。

正因为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们凡事都喜欢用树来做比。琼枝玉树 ,比喻品格高洁的人;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枯树生花,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玉树芝兰,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因树为屋,比喻隐居乡野。关于俗语就更多了,诸如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树倒猢狲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树大招风、蚍蜉撼树、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得不佩服树给人类的联想。

树带给人类的益处不胜枚举,可以遮阳降噪、制造氧气、固土防风、美化环境。再具体一点,树的果实可以吃,树的躯干可以做家具、盖房子;树的根、皮、叶可以当柴烧。可以说,树是人类的朋友,滋养了人类、陪伴了人类、和谐了人类。

无树不成景。树,自然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李白有“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杨万里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贺知章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王冕有“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韦应物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陶渊明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马致远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王绩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无论是池头树、暖树还是老树、绿树,各有风姿、各有妙趣。

在所有描写树的诗句里,最有浪漫色彩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给人希望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有禅味的是“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最让人心生向往的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0年代初,舒婷的《致橡树》风靡一时,我至今仍能背出经典的句子“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舒婷借木棉树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寄托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树”还可以当动词用,有树立、种植之意。如独树一帜、树碑立传、四面树敌等。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的政治远见。可惜,现代人急功近利,不仅对树木乱砍乱伐,对人的培养也一样短视,很多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是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无论是植树还是育人,我们都可能愧对后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