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等,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学府。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今天我们来历数下上海交通大学的最知名的十大校长,你都知道哪几位?

盛宣怀——第一届(创始人、督办)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1)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张元济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2)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享年91岁),男,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张元济同志一生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他组织编写的新式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等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及创建东方图书馆,对保存民族文化都有很大的贡献。著有《校史随笔》《中华民族的人格》等。

沈曾植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3)

沈曾植(1850年—1922年),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浙江嘉兴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沈曾植于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贵州司主事、郎中、总理衙门章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成立“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丁忧离职,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在两湖书院主讲史学。此后又历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宣统二年(1910年),他因病乞休,从此侨寓上海,以遗老自居。民国十一年(1922年),沈曾植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叶恭绰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4)

叶恭绰(1881-1968年9月16日),男,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世。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

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蔡元培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5)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孙科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6)

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连生,号哲生。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孙中山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到1920年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21年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前期主张反对联共,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高级咨议、考试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吴有训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7)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1920年6月,吴有训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讲师,师从康普顿教授;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贡献;回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他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

彭康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8)

彭康(1901年8月-1968年3月),字子劼,江西省上栗县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彭康是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1952年起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掌校期间,交通大学经历了建国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交通大学西迁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翁史烈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9)

翁史烈,1932年5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热力机械专家,中国新一代热力涡轮机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翁史烈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获得前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继续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88年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主席(任期制1992年);1992年被授予日本昭和女子大学名誉博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被授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名誉博士。

张杰

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名的人物(历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学十大校长)(10)

张杰,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籍贯河北邢台,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张杰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科研单位长期工作;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 ;2017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杰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包括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